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塞山怀古》写王璿攻破南京城时的...

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塞山怀古》写王璿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借古讽今,其弦外之音是嘲讽、警示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王气”也好,“铁锁”也罢,都挡不住国家统一的步伐。

B. 《九日齐山登高》中,诗人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意在表明人事代谢自古皆然,而自己不会像齐景公那祥感伤流涕。全诗表达出诗人看淡仕途、笑傲人生的超然襟怀。

C.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寓情于景,“芙蓉”“薜荔”喻指人格的美好、芳洁,“惊风”“密雨”暗指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诗人借此感慨仕途中风波险恶。

D. 《长安晚秋》中,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移情于物,诗人目睹憔悴含愁的枯荷,不禁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菊花,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全诗表达出诗人看淡仕途、笑傲人生的超然襟怀”错误。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诗人并不真正超然,故作旷达但难掩仕途失意带来的内心苦涩。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是

A.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B.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茘墙。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D. 铁衣返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持人,有“诗仙”之称。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两人合称为“李杜”。

B. 高适,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C. 柳宗元,字子厚,“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世称“柳永州”。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D. 白居易,字乐天,晩年号香山居士,与其好友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白氏长庆集》。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独有宦游人(离家做官的人)  离堂思琴瑟(指夫妻感情和谐之乐)  竟夕起相思(通宵)  红衣落尽渚莲愁(指红色的莲花瓣)

B. 画图省识春风面(略识)  男儿本自重横行(不守法,欺压良善)  惊风乱芙蓉水(吹动)  今逢四海为家日(指天下统一)

C. 大漠穷秋塞草(病,枯萎)  春愁黯黯独成眠(心情沮丧的样子)  萧萧斑马鸣(离群之马)  一去紫台连漠(北方)

D. 但将酩酊酬佳节(醉酒)  空戴南冠学楚囚(囚徒所戴的帽子)  养其全锋而待其(疲困)  然临之而不惊(通“猝”,突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很多年前,在华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华为不需要科学家,华为需要工程商人。”对此,任正非比喻称,沙漠里是不能种郁金香的,但是改造完的沙漠土壤,是可以种植的。库布齐、塞罕坝、以色列不也是遍地绿茵吗?他说:“当年,华为是急着解决饭碗问题,顾不及科学家的长远目标。……今天我们已经度过饥荒时期了,有些领域也走到行业前头了,我们要长远一点看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工程商人、职员、操作类员工……,也需要科学家,而且还需要思想家。”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名著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密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用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作“________主义”。

(2)《家》在揭露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也表现了以____为代表的觉醒了的青年一代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3)《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_______”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是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4)《红楼梦》中_________这一情节揭开了贾府败落的序幕,也揭示了贾府妯娌间、婆媳间、下人之间的重重矛盾。自此后,大观园诸芳流散,贾府无可挽回地走向败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