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有人对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作了调查。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有人对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作了调查。如“你参加课外辅导班是自己真正有兴趣、愿意学,还是父母强迫你学的?”调查结果:100%的中学生选择了参加课外辅导班是自己愿意学;但是小学生自己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人数仅占41.6%;有80位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是父母强迫他们学的,占58.4%。如“你觉得你快乐吗?你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有96.4%的中学生觉得自己不快乐,他们说学习负担太重了,如果没有考学压力,心情可能会放松得多。小学生觉得自己快乐的占78.5%。他们说他们不快乐的原因是:“家长天天逼着我练琴”“让我学我不喜欢的东西”“我太累了”“我没有时间玩儿”等等。由此看来,中小学生不快乐的根源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多重行为在幼小的孩子身上的重叠,说到底根源还在应试教育制度本身。但应试教育制度在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有所改变的,所以,沿着这条路看下去似乎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

材料二:

春节前夕,中小学生们盼望已久的寒假还没正式开始,而某些刚上初中一年级的中学生们就被父母送进了各种课外辅导班。单看学生们的课程安排表就已是触目惊心了,这还没算上回家后的各种作业以及需要练习的各种技能。学生们假期的课程表是这样安排的:上午:7:30—9:30数学;9:40—11:40物理;下午:13:00—15:00语文;15:10—17:10外语。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物理这门课应该是初二才开设的。

材料三:

办课外辅导班的高收入让越来越多的有一技之长的人趋之若鹜。教师们办课外辅导班的收入远远高于其工资收入,因此许多教师乐此不疲。除了教师们,目前社会上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也纷纷加入了办课外辅导班的行列,但是教学与辅导质量却是远不像他们的收费那么的高。目前的课外辅导班,极少部分优秀老师是应了家长的苦苦哀求,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办起了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等,他们亲自辅导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浓、效果好。但是更多的辅导班、特长班的执教老师则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但是有些特长的杂牌军。一些课外辅导班包括民办学校最初创建时,为了招揽生源,都是由一些有资质、能力强的教师上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越收越多,忙不过来时就在社会上随便招聘一些人来授课。尽管许多培训机构对外宣传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外教授课、英语专业过了四级或六级,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欺诈宣传而已。

材料四:

2016年中国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情况

2016年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情况

1.下列说法不属于“材料一”画线句子“自己愿意学”的一项是

A.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升学压力,为此一些中学生不得不选择上辅导班。

B. 部分优秀教师应家长们哀求而开设各类辅导班,以满足中学生辅导的要求。

C. 部分辅导班是越来越多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办的,触动了中学生补课的愿望。

D. 一些有资质、能力强的教师在辅导时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兴趣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调查,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觉得读书“不快乐”的根源,不是因为学生“不喜欢”而是因为频繁考试。

B. 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一个因素是,把物理提前到初一来教授,使得学生“没有时间玩儿”了。

C. 校外辅导班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队伍存在“杂牌军”以及招生存在“欺诈”行为。

D. 目前,中国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一线城市高于三四线城市,其客观原因是同城市居民收入有关。

3.针对以上调查材料,请你给教育部门拟立几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意见或建议。

 

1.B 2.C 3.①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力度。②要增加教师的工资收入和提高待遇,避免教师参与有偿辅导。③要合理引导家长学生,理性看待考试成绩。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要求“不属于‘材料一’画线句子‘自己愿意学’的一项”,B项,结合“应家长们哀求而开设各类辅导班”分析,是家长的意愿,并非学生“自己愿意的”。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觉得读……而是因为频繁考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小学生不快乐的根源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多重行为在幼小的孩子身上的重叠,说到底根源还在应试教育制度本身”分析可知,“根源”是“多重行为”“应试教育制度”。B项,“把物理提前到初一来教授”错误。结合“而某些刚上初中一年级的中学生们就被父母送进了各种课外辅导班。单看学生们的课程安排表就已是触目惊心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物理这门课应该是初二才开设的”分析可知,“物理”提前,只是“学生的寒假课程表”。D项,“其客观原因是同城市居民收入有关”错误。结合材料四图表内容“2016年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情况”分析,“一线城市高于三四线城市,其客观原因是同城市居民收入有关”于文无据。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给教育部门拟立几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意见或建议,结合“办课外辅导班的高收入让越来越多的有一技之长的人趋之若鹜。教师们办课外辅导班的收入远远高于其工资收入,因此许多教师乐此不疲”分析可知,要增加教师的工资收入和提高待遇;结合“除了教师们,目前社会上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也纷纷加入了办课外辅导班的行列,但是教学与辅导质量却是远不像他们的收费那么的高”“目前的课外辅导班,极少部分优秀老师是应了家长的苦苦哀求……英语专业过了四级或六级,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欺诈宣传而已”分析可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力度;结合“中小学生不快乐的根源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多重行为在幼小的孩子身上的重叠,说到底根源还在应试教育制度本身。但应试教育制度在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有所改变的”“极少部分优秀老师是应了家长的苦苦哀求,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办起了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等,他们亲自辅导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浓、效果好”分析可知,要合理引导家长学生,理性看待考试成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一则“一周天气播报”,语言俏皮且啰嗦,不够简明。请你将画线部分改写为一则简明的“天气播报”,字数不超过60字。

冷冷冷!这个星期过得真是有点艰难。

好不容易周三盼来一天阳光。结果昨天又是阴沉沉的一天。浙江省气象台说,昨天上午浙北大部都出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有点糟糕,随身包里最好常备一只口罩,挡风挡霾。

好在今天的天气状况比昨天要好一些,多云到阴。气温也会开始缓慢回升,画重点,缓慢!所以冷肯定还是冷的,今天最低气温还是只有1℃,但白天最高气温会回升到10℃左右,后面两天双休日升温继续。不过,虽说气温要回升了,但毕竟已经是冬天了,只是从“非常冷”回到“正常冷”,大家还是要根据温度变化,做好保暖措施。天气方面,双休日由于受到暖湿气流影响,又要下雨了。明天周六,多云转小雨,6-12℃;后天周日,小雨,7-14℃。

 

查看答案

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演绎逻辑,句式基本一致,文意清楚。

示例: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你既然是一个青年,难道就不应积极进取力争上游?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直白地宣称,之所以五角大楼对远程反舰导弹(LRSAM)的需求如此迫切,就是因为希望它能作为“中俄舰艇杀手”,遏止中俄海上力量的快速兴起。

B. 业内预计,展望2019年,围绕提振消费、补基建短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力度可能更大,以释放红利,提振信心,保持经济运营在合理区间。

C. 海南三亚,每到冬季就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仅“候鸟老人”领略了南方的艳阳下四季如春的美好,还享受了少有病痛打扰的高质量生活。

D. 参保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特殊病种备案医师,可为慢性病特殊病种参保人员开具慢性病长期处方,一次处方医保用药量可根据病情需要最多放宽至12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课堂上教与学存在于一个空间中,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大故事”。一个学习空间不应该只是被抽象的概念充斥,以致没有空间留给那些充满灵气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虽小,但却伴随着学生们的成长。(乙)学习空间“应该有足够的位置容纳一些个人的小故事,容纳个人体验到的、内在的心灵导师发挥了作用的故事”。(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P22)但是,当你的或我的小故事成为我们绝无仅有的参考点,我们就很容易在自我陶醉中失魂落魄

(丙)所以在学习空间中也必须强调有关准则的“大故事”,这些故事在广度上涵盖一切,在深度上揭示规律;这些故事给个人的故事限定了理解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小故事”的含义。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学习用尊重的态度聆听这些“大故事”,就像我们尊重他们向我们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一样。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乎 B. 充斥 C. 绝无仅有 D. 失魂落魄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shān)除枝màn)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B. 在遵规守纪者心目中,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chī)矣,什么鬼域伎俩都无所遁形。而不知腐者如果自蒙双目,自欺欺人,终将身陷囹)悔当初。

C. 长期以来,以户)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结构,像一块坚冰横gèn)在城与乡之间,阻碍着人口的自由流动,也造成了资源配制的严重失衡。

D. 朦胧间,一liù)晓光穿过户牖,悠悠然在地下游走,烟尘)肆地伴着流光起舞,像极了旧时扬子江头的春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