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演绎逻辑,句式基本一致,文意清楚。
示例: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你既然是一个青年,难道就不应积极进取力争上游?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直白地宣称,之所以五角大楼对远程反舰导弹(LRSAM)的需求如此迫切,就是因为希望它能作为“中俄舰艇杀手”,遏止中俄海上力量的快速兴起。
B. 业内预计,展望2019年,围绕提振消费、补基建短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力度可能更大,以释放红利,提振信心,保持经济运营在合理区间。
C. 海南三亚,每到冬季就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仅“候鸟老人”领略了南方的艳阳下四季如春的美好,还享受了少有病痛打扰的高质量生活。
D. 参保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特殊病种备案医师,可为慢性病特殊病种参保人员开具慢性病长期处方,一次处方医保用药量可根据病情需要最多放宽至12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课堂上教与学存在于一个空间中,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大故事”。一个学习空间不应该只是被抽象的概念充斥,以致没有空间留给那些充满灵气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虽小,但却伴随着学生们的成长。(乙)学习空间“应该有足够的位置容纳一些个人的小故事,容纳个人体验到的、内在的心灵导师发挥了作用的故事”。(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P22)但是,当你的或我的小故事成为我们绝无仅有的参考点,我们就很容易在自我陶醉中失魂落魄。
(丙)所以在学习空间中也必须强调有关准则的“大故事”,这些故事在广度上涵盖一切,在深度上揭示规律;这些故事给个人的故事限定了理解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小故事”的含义。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学习用尊重的态度聆听这些“大故事”,就像我们尊重他们向我们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一样。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乎 B. 充斥 C. 绝无仅有 D. 失魂落魄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芟(shān)除枝蔓(màn)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B. 在遵规守纪者心目中,“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chī)矣”,什么鬼域伎俩都无所遁形。而不知腐者如果“自蒙双目”,自欺欺人,终将身陷囹圄(yú)悔当初。
C. 长期以来,以户籍(jí)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结构,像一块坚冰横亘(gèn)在城与乡之间,阻碍着人口的自由流动,也造成了资源配制的严重失衡。
D. 朦胧间,一溜(liù)晓光穿过户牖,悠悠然在地下游走,烟尘恣(zì)肆地伴着流光起舞,像极了旧时扬子江头的春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舞台》:“把所有烦恼都踩在脚下,没什么大不了的……”
《青春派》:“破釜沉舟,搏它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
《寻梦环游记》:“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以上这些出自热播的电视剧里的台词,引发了你怎样的青春联想?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你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
(2)遥襟甫畅,逸兴遄飞。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______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4)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