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
(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②,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
A. 鲁镇所有的人
B. “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 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 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2.画线②中“惊醒”的含义是( )
A. 从沉思中惊醒 B. 从睡梦中惊醒
C. 从麻木中惊醒 D. 从迷惘中惊醒
3.上面两段话都提到雪花的描写,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 衬托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化小说的主题。
C. 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 突出雪下得大,时间又很长。
4.乙段文字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A. 描写 议论 B. 描写 抒情
C. 记叙 议论 D. 记叙 说明
5.对甲段中画线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鲁镇活着的人从此可以清静了,这对双方都很合适。
B. 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黑暗社会和鲁镇阔人们的憎恨。
C. 语句流露激愤,也带有沉痛,表现了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D. 句中的“无聊”一词与“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中的无聊意思不完全相同。
下面三句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三个人的描写。所写人物及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A. ①林黛玉 ②贾探春 ③贾惜春 B. ①林黛玉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C. ①贾迎春 ②贾探春 ③贾惜春 D. ①贾元春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下) B. 画图省识春风面 (曾经)
C. 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D. 他生未卜此生休 (预料)
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秦时明月汉时关 B. 主人下马客在船
C.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③似诉平生不得志
④整顿衣裳起敛容 ⑤暮去朝来颜色故 ⑥我从去年辞帝京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④⑤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 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