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 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 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 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2.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1.C 2.①对自身病痛的感伤。自己精神状态不好,只能借酒消愁,却又体弱多病;②对官场失意的愤懑(不满)。自己本受皇帝器重,现受权臣排挤而被贬,无名无位;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原本就羡慕那些真正的隐士,在不得志的境况下希望追寻隐逸的归宿。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C项,“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说法错误,这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不满而说出的无奈和激愤之辞。故选C。 2.试题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诗人着眼眼前景,选取星星、露水、圆荷等意象,描绘了夜空像苍茫的长江,繁星好似江里细碎的浪花,不时,远远的露水滴落在圆圆的荷叶上,营造了静谧优美的意境。颔联,感慨平生“襟怀”多。这一联领起下面两联。所以本题的答案就在后两联里,精读后两联:颈联,“厌厌饶酒病”可见诗人感叹身体现状不太好,精神状态不好,只能借酒消愁。“学渔歌”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尾联,“朝衣换钓蓑”表明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无奈和激愤之情,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后两联融入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回答本题从对自身病痛的感,对官场失意的愤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回答“襟怀”多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叔父镜谓人曰:“此儿,今之乐广也。”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寻加骁骑将军。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辨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南齐传》卷三十三,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B.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C.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D.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泛指一般属官。

B. 尚书: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隋唐时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的总长官,统管六部。

C. 东宫:是我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来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D. 祭酒:汉魏以后的官职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绪德行高尚,深受敬重。朝廷官员一致推崇他的风度,王俭到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经,为了使自己更接近张绪,便把僧达道人换了个地方。

B. 张绪不阿附顺从权贵。他曾经跟人说过自己一生都不懂得阿谀顺从人,后来长沙王萧晃想用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坚决不同意。

C. 张绪对《周易》很有见解。他经常讲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卦的规律所决定的卦义。

D. 张绪看淡利禄钱财。他平时很少谈及财物,常常一有钱财就分发给他人,有时自己一整天都不吃东西,就算饿了也不要门生弄吃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权健事件”引来舆论高度关注。该事件已经成为一场了解和认识保健品功效的公开课,给消费者、行业企业乃至监管部门以警示。

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是“万能神药”,这应是一个共识和常识。但有的商家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放弃正常治疗。在不少案例中,一些保健品已经从专注健康、有益身心的产品,变成了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工具,给病人乃至家庭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改善健康,决不能成为一门只顾赚钱的生意。

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我们必须遵守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市场法则。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病,严禁虚假宣传。事实上,公安机关也一直在对此行为进行打击。对企业而言,无论多大的规模、多响的牌子,只要触犯了法律、伤害了消费者,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给公众一个交代。

健康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对任何企业和任何人来说,都需要绷紧心中的弦,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决不能拿生命当儿戏。

(摘编自《保健品,别随便“忽悠”成药》,《人民时评》)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自2019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十多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期待这场行动,能把保健品市场的诸多顽疾涤荡一空。

当然,我们也要分清保健养生骗局和保健养生的区别,在倒掉“洗澡水”的时候。不要把“孩子”也一块儿倒掉。也就是说,各类违法违规市场行为要坚决封堵清理,但老百姓对健康的愿望、对保健养生的正当需求则宜疏不宜堵。应该借助集中整治的契机,让科学合理的保健养生,取代形形色色的保健养生骗局。

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巨大需求,与近年来慢性病、重大疾病的频发高发不无关系。一些群众病急乱投医,一些群众“谈病色变”之余无病防病,这种巨大需求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养生骗局利用。

(摘编自《保健养生,封堵之余更要疏导》,《光明日报》)

材料四:

中国保健品多倾向于粗放式广告投入、夸大宣传等方式推销产品,虽起效快,但难以持续,而且往往由于欠缺科技含量,产品功效难以达到宣称效果,导致国内保健品企业的相关负面新闻屡现,给整个行业带来不良影响。近几年保健品行业由于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传媒误导等问题,国家同时加大了整顿力度,市场出现信任危机风险,就如近期的权健事件。以上问题频出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超高的高盈利特征和行业管理不规范。

目前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总体处于上升阶段。随着保健品行业进一步规范化,主流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会持续性提升,而行业总销售额也将持续上升,市场空间将更多向主流企业填补。因此,保健品的消费份额会向优质产品和著名品牌聚拢。

(摘编自《权健已倒,用数据带你探一下保健品行业水有多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期的权健事件反映出了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由于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等问题,市场出现了信任危机的风险。

B. 从2003年到2017年中国保健品的行业规模、全球占比均呈持续稳定增长状态,保健品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C. 从中国保健品细分领域规模占比可以看出,膳食补充剂和传统滋补品占据主体地位,反映出消费者的养生需求。

D. 尽管保健品行业存在诸多问题,销售额也一度下滑,但总体来说目前中国保健品市场仍处上升阶段且前景广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保健品不是药品,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病。可见服用保健品要慎重。

B. 我们不能把保健品当作“万能神药”,更不能神话其功效,百姓对保健养生的正当需求应当注意科学的引导。

C. 近年来慢性病、重大疾病频发高发,因此带来了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巨大需求,但同时也使消费者易误入养生骗局。

D. 目前中国保健品多欠缺科技含量,产品功效难以达到宣称效果,所以不要轻易相信虚假广告也要避免传媒的误导。

3.面对保健品市场乱象,政府应开展哪些工作?请根据文意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方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次无妨。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帖帖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 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    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便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贏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宇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 吓!这算什么礼貌?"

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

(选自钱锺书《围城》,有删改)

(注)指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 张太太等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小气贪财是导致相亲失败的原因之一。

C. 张小姐开始对方鸿渐还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地议论他。

D. 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

2.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上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去年初爆出到现在,“大数据杀熟”所指向的在线差旅平台风波难断。3月11日上午,携程针对微博网友“陈利人”订购机票遭遇的烦心事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这件事,基本还是各说各的理:消费者言之凿凿“这个可以有”,在线服务摊手表示“这个真没有”。回头看,2008年以来,爆料或控诉在线旅游、酒店、机票等电商平台的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不胜枚举;乃至十年之后的2018年,“大数据杀熟”被评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消协甚至还将其列为2019年新春重点关注对象。但诡异的是,迄今没有认定出一个板上钉钉的杀熟案例。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最终解释权手里。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依据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粘性强的用户,利用信息不对称不动声色加价或者拒绝优惠推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消费行为往往就是这样,用惯了、用多了,价格反而不敏感了。因此,新客户50块钱就能买到的服务,老客户可能还是停留在100块钱的档位上。电商平台的这种策略偏好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最大化利润的目标面前,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是不可能受道德诚信制约的。

有人说愿打愿挨,谁让消费者不去货比三家呢?这话经不起基本逻辑的考量:首先,利用大数据来杀熟果真合法吗?且不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施不久的《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亦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利用消费偏好选择性推送本就是一个过于精明的商业选择,更别说少数电商平台扭曲价格信息等主观恶意行为了。再说,市场进化得再高级,终究是“人”的市场。如果技术只是为卖方提供了耍心眼儿的机会,市场信用岂非要随着技术迭代而灰飞烟灭?

很多时候,个性化服务与“大数据杀熟”是叫人傻傻分不清的,消费者即便是熟谙“货比三家”的道理,恐怕终究逃不开数据的惦记。就比如这些所谓的“系统Bug”,谁来为之验明正身呢?有人说,拿过的折扣、用过的满减红包,最后总得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吐出来。这话或有偏颇,却说破了一个道理:在宰客这件事上,线上线下是没什么差别的;监管若不到位,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在“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上,电商平台们异口同声说是假的,那么,就真的只是消费者的群体癔症吗?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迷茫的消费者解惑答疑。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03-21,作者邓海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宰客”现象,是电商平台违背道德诚信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做法。

B. “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消费者和在线服务大体上还是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C. “大数据杀熟”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各媒体乃至中国消费者协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D. 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点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杀熟”,相关职能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

B. 作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大数据杀熟”的责任在消费者自身的说法。

C. 文章从“大数据杀熟”现象谈起,以呼吁职能部门监管到位结束全文,指出了解决“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

D. 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既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概念,又论述了电商平台推卸责任的错误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B. 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对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

C. 利用对数据的精准分析,电商经营者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实现选择性推送。

D. “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水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太,不成一事又空枝。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