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去年初爆出到现在,“大数据杀熟”所指向的在线差旅平台风波难断。3月11日上午,携程针对微博网友“陈利人”订购机票遭遇的烦心事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这件事,基本还是各说各的理:消费者言之凿凿“这个可以有”,在线服务摊手表示“这个真没有”。回头看,2008年以来,爆料或控诉在线旅游、酒店、机票等电商平台的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不胜枚举;乃至十年之后的2018年,“大数据杀熟”被评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消协甚至还将其列为2019年新春重点关注对象。但诡异的是,迄今没有认定出一个板上钉钉的杀熟案例。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最终解释权手里。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依据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粘性强的用户,利用信息不对称不动声色加价或者拒绝优惠推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消费行为往往就是这样,用惯了、用多了,价格反而不敏感了。因此,新客户50块钱就能买到的服务,老客户可能还是停留在100块钱的档位上。电商平台的这种策略偏好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最大化利润的目标面前,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是不可能受道德诚信制约的。

有人说愿打愿挨,谁让消费者不去货比三家呢?这话经不起基本逻辑的考量:首先,利用大数据来杀熟果真合法吗?且不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施不久的《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亦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利用消费偏好选择性推送本就是一个过于精明的商业选择,更别说少数电商平台扭曲价格信息等主观恶意行为了。再说,市场进化得再高级,终究是“人”的市场。如果技术只是为卖方提供了耍心眼儿的机会,市场信用岂非要随着技术迭代而灰飞烟灭?

很多时候,个性化服务与“大数据杀熟”是叫人傻傻分不清的,消费者即便是熟谙“货比三家”的道理,恐怕终究逃不开数据的惦记。就比如这些所谓的“系统Bug”,谁来为之验明正身呢?有人说,拿过的折扣、用过的满减红包,最后总得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吐出来。这话或有偏颇,却说破了一个道理:在宰客这件事上,线上线下是没什么差别的;监管若不到位,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在“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上,电商平台们异口同声说是假的,那么,就真的只是消费者的群体癔症吗?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迷茫的消费者解惑答疑。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03-21,作者邓海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宰客”现象,是电商平台违背道德诚信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做法。

B. “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消费者和在线服务大体上还是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C. “大数据杀熟”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各媒体乃至中国消费者协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D. 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点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合法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杀熟”,相关职能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

B. 作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大数据杀熟”的责任在消费者自身的说法。

C. 文章从“大数据杀熟”现象谈起,以呼吁职能部门监管到位结束全文,指出了解决“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

D. 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既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概念,又论述了电商平台推卸责任的错误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B. 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对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

C. 利用对数据的精准分析,电商经营者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实现选择性推送。

D. “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

 

1.D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点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合法的。”“是不合法的”于文无据,原文信息是“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指出了……的具体做法”不当,并没有指出“具体做法”, 应该只是大方向,谈不上具体。原文只是说“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迷茫的消费者解惑答疑”。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项,“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推理错误,“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不能推论出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另文章没有明确说明是由“中消协”来“认定”案例的,说法绝对,无中生有; B项,“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对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说法绝对,,前后之间也没有必然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D项,因果推断错误,“‘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原文是“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最终解释权手里。”可见“真相难以明了,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水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太,不成一事又空枝。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__________。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___________。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强调__________,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查看答案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日前国防科工局发布的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了异常的消息,让无数国人在产生了第三个月昼它能否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的同时,献上了希望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喜剧有时也被称为滑稽剧,                                                               ,或者说,是一种严肃的喜。

①滑稽剧源自人们生活中的小错误,不成功的事情,而喜剧却源自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表现旧的、假的、丑的、恶的一方的失败的本质

②滑稽剧主要是善意的戏谑、讥讽和批评,喜剧却是毫不留情地揭露、批判和犀利、辛辣、痛快地嘲讽

③因而会引人发笑

④但喜剧与滑稽剧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⑤因此,喜剧比滑稽剧更具严肃性

⑥这是因为喜剧中存在着滑稽剧因素,如行为或语言的乖僻、夸张、倒错、变形及明显的虚假和假作        

正经、自相矛盾等

A. ③④⑥①②⑤ B. ⑥③④①②⑤

C. ⑥④②③①⑤ D. ③⑥④①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政府简政放权以及"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出租车管理改革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B. "地图书"之所以重要,最关键是它能给读者一个全景概貌。一本合格的"地图书"不仅只讲一个小角落,而是告诉你这个领域的边界范围。

C.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其控烟力度很大,此条例被认为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地方性法规。

D. 这一商业地产项目的负责人表示,此次基准地价平均水平约为同区域公开出让地块成交价格的75%左右,市场成交价格与基准地价差异明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