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題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尊重他人,也是自尊自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己主要是克己,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到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这启示人们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摘编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思想中的“仁”这一概念有丰富的伦理涵义,其外在表现是礼,精神内核是敬。

B. 在塑造人品方面,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臻于至善之境。

C. 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进行转化和发展,以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D. 正因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中华人文精神才是伟大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立论基础,论证了我们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

B. 文章援引《论语》记载的孔子家马棚失火的故事,说明了中华文化很早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C. 文章关于自然观的论述中,将中西方观念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

D.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可以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

B.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使得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相得益彰,这符合时代的要求。

C.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而庄子却不一样,他认为世间所有生命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D. 天地人三才之道,同时强调人和自然的重要地位,其中人道顺从天道的主张对当今社会发展更有意义。

 

1.B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原文中是“礼的精神内核是‘敬’”,并不是“仁”,属于张冠李戴。C项,“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思想进行转化和发展”错,原文中是说我们要转化和发展的是“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属于语意扩大化。D项,“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错,这只是原因之一,属于以偏概全。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目的是凸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越性”错误,曲解了文意,本文目的应是论证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而非突出中西方哪个更优越。故选C。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孟子主张人类之爱和万物之爱有等级差别”错误,原文是说“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孟子所说的亲人之爱、人类之爱、万物之爱并没有等级差别。属于曲解了文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守匪亲         或:倘若

独留青冢黄昏        向:对着

他生未此生休        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

B. 使人听此朱颜     凋:使......凋谢

此情待成追忆        可:难道,哪能

往往取还独倾        酒:用高粱、米、麦等谷物发酵制成的饮料

C. 连峰去天不尺     盈:充满

如听仙乐耳明        暂:暂时

遂命                酒:酒席

D.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衰老

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块陆地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望帝春心托杜鹃

B.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 百年多病独登台剑

D. 枯松倒挂倚绝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雄飞雌从绕林间

B.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C.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 转徙于江湖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城市车辆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大的今天,太原市提倡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对改善大气污染、维护城市环境是大有裨益的。

B. 10年来,金砖五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加强合作,不仅给世界提供了解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问题的良方,而且也给五国人民带来福祉。

C.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养生知识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产品。

D. 电视剧《白鹿原》围绕白、鹿两家祖孙三代人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渭河平原长达半个世纪的变迁史,受到观众热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