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雄飞雌从绕林间 B. 尝学琵琶于穆...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雄飞雌从绕林间

B.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C.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 转徙于江湖间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A项,“绕林间”应为“(于)林间绕”,状语后置句。B项,“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状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D项,“转徙于江湖间”应为“于江湖间转徙”,状语后置句。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城市车辆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大的今天,太原市提倡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对改善大气污染、维护城市环境是大有裨益的。

B. 10年来,金砖五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加强合作,不仅给世界提供了解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问题的良方,而且也给五国人民带来福祉。

C.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养生知识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产品。

D. 电视剧《白鹿原》围绕白、鹿两家祖孙三代人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渭河平原长达半个世纪的变迁史,受到观众热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黄惇先生的书法作品或如醉舞狂歌,或如行云流水,透射出一个文人博大雄壮的内在气魄和淡泊高雅的灵魂追求。

②瓷都景德镇是有名的污染之城,今年,该市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规划,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作,整座城市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③随着智能终端逐渐普及,“万物互联时代”正纷至沓来,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多加防范。

④人们表扬某人情商高,并不是认为其善于逢迎拍马,巧言令色,而是称赞其了解和管理自己情绪、经营人际关系的能力强。

⑤高考结束之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名为“状元笔记”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真假难辨,鱼龙混杂,学生和家长一定要理性看待,防止上当受骗。

⑥第十三届全运会网球团体赛1/8决赛昨天在天津网球中心打响,天津男女两队势如破竹,以一局未失的战绩双双挺进八强。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 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儿时欢乐场景的追忆,以儿时之乐衬老境之苦。

C. 第五联里的“秦城”“汉主”含蓄深婉,真切动人地表达了诗人想念京华之深,欲归故都之切。

D. 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E. 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2.本诗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淮阴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于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B.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C.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D.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2.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是周代即有的五等爵位之首,其余四等依次是公、伯、子、男。

B. 拜指古时授予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除”,例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C.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D. 《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怒之下,最终离去。

B. 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C. 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 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认为不妥,最终汉王让韩信做了大将。

4.翻译下列句子。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2)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