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网络时代,人们...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网络时代,人们纷纷用朋友圈、QQ空间、微博……各种方式刷“存在感”,祈求他人的驻足。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理应得到广泛关注;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自己强大的内心。

关于“存在感”,你有什么思考?

 

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各类社交软件充斥着生活,点赞、评论,互动,乐此不疲;说说、微博、微信、抖音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愈演愈烈,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在我看来,与其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沉溺于虚拟的世界,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诚然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厚非。但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靠“刷屏”或者“哗众取宠”刷出的存在感就像无木之火,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消亡,即使暂时得到的也像表面光鲜而内里布满了虱子腐朽不堪华美貂裘,他会使你表面风光无限,而内心依旧空虚。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只要心中有了生活,刷不刷都存在。 然而,互联网时代,有人为了刷存在感,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有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面对别人批评也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关注自己,为了获得虚假的存在感。若是发展下去,社会将会变成虚拟社会,社会将无法发展,人们将走不出网络的牢笼。 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刷”来找存在感,娱乐至死用在这类人身上更为合适,为娱乐自己而死,为娱乐他人而死,实质上是对自我的不自信,是内心的空虚,是生活的迷茫。曾经的网红一族,大多属于昙花一现,不知了去向,比如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凤姐等,如流星般转瞬而逝。而真正的存在感,从来都是在生活中奋斗出的。比如一些时代楷模,雷锋、黄继光、邱少云;一些励志榜样,史铁生、张海迪、邰丽华、刘伟等;历年来感动中国人物,巴金、吴孟超、袁隆平等等。实际上,生活需要以实际行动为支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生活中踏实肯干,不断付出的人,离不开在生活中做好本职工作的,真心奉献的人。 怎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只有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放在心上,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识,脚踏实地、拼搏进取,做一位奉献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者。 放下手机,从虚幻的世界走出来。不要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丢掉真正的生活。只要心中有生活,心中有他人,就一定能使自己成为别人心中“山”一样的存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材料先列出现象,即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通过电子媒介争分夺秒地刷存在感,材料在列出热点事件的种种现象后,给出肯定、否定、不屑三种态度,要求学生谈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这一热点现象,学生熟悉,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存在感”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文体明确要求是议论文。结合材料 “有人说……”的三种说法可概括为:①本能需求无可非议;②抛弃是非,没有智商;③充实自信,何惧存在?这三种说法引导中心论点的三个方向。同时也要看到材料对“刷存在感”现象并未给出单一认识,考生可以赞同三种观点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有自己独特的其他看法。 参考立意有:内心丰盈,自带光环;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莫再狂刷存在感;莫为“存在”丢智商;“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参考素材: 有人在用钱刷存在感,有人在用脸刷存在感,当然也有人在用下限刷着存在感。 活的这10几年来我每天都在怒刷存在感,只因那该死的害怕孤单。可最后换来的结果却只是被人无视被人讨厌。 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为了刷存在感,真是够受罪的。 对于那些喜欢刷存在感的人,你的无视才是对他最大的打击。 有一种刷存在感的人很奇怪,就是一定要别人注意到他,如果你对他表达漠视,没注意他,他就对你反感,这就让人很无奈了。我们没有义务一定要花时间注意谁。 因为时间和精力都是很有限的东西,所以存在感就是要刷给那些在乎你的人,你在乎的人。存在感这东西就像爱一样,同样是要给那些值得的人,至于什么算值得,我想在你心里自然会有一套判断的标准,因为谁对你好谁对你不好,你比谁都更清楚明白。还有一点需要明白的就是,在一些人的眼里,你和他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们根本就不可能玩到一块去。所以对于这一类人,你的刷存在感行为在对方眼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还只会招来反感和厌恶。刷存在感不代表就要委曲成全,让自己卑微、让自己难过、让自己不安,但若你真的心甘情愿这样去刷区存在感,我也不好去评价和判断对错。 有一种努力叫:以为自己很努力,原来是在刷存在感 行文结构:首先引材料,提出问题,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接下来,通过分析“刷存在感”的原因,提出自己观点: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再接下来,反驳“刷存在感”错误做法,分析危害“会使你表面风光无限,而内心依旧空虚”。再接下来,揭示“刷存在感”后果,“社会将会变成虚拟社会,社会将无法发展,人们将走不出网络的牢笼”。然后从社会层面揭根源,并指明具体做法,“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识,脚踏实地、拼搏进取,做一位奉献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者”。最后归纳全文,重申观点,让文章浑然一体,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部顶着“1200万元”巨制名头的动画《戚继光英雄传》预告片在网上播出后,却遭到网民们一致恶评。不仅如此,13位动画业内人士也质疑投资的真实性,要求制片方还中国动画尊严。

更让人惊掉眼球的是,6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网友,制作了和该片一样的预告片,3D画质明显提高,但仅仅耗时三天,制作成本则是:泡面一箱,咖啡若干袋,AD钙奶4支,A4纸半包,这无疑给了劣质动画一个响亮的耳光。

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不是遵循观众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而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因此,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片的流程一般是,先制作出批量的动漫片,然后在电视台和院线进行公关,最后到政府钱库里领赏……如此畸化的产业链,自然是功利当前,有量无质。

动漫产业的灵魂是创新创意,这固然常要金钱的刺激和支援,但若陷入孔方兄的钱眼不可自拔,创新创意就为铜臭所污染,这样的产业,注定是泡沫化的。

(华西都市报《从《威继光》看动漫产业的“代短”》)

材料二:

材料三: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把握宣传向导,突出重大主题。围绕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优秀重点作品,继续组织推动“百部中国梦电视纪录片、动画片扶持计划”“中国梦正能量动画短片创作计划”“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等重大工程项目,超前谋划,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发挥好政策杠杆和专项资金作用,争取持续出精品、出人才。

(新浪网《高长力:2017年将推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

材料四:

广州最近对青少年展开一项调查——“迪斯尼意味着什么?”答案是,不只是“米老鼠”,更包括衣服、文具、电脑游戏、皮包连锁店、专为暑期炮制的电影大片。将近70%的孩子也知道把迪斯尼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

事实上,由迪斯尼等公司主导的动漫产业,包括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内容,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美国网络游戏业连续4年超过好菜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而上世纪曾以《大闹天宫》写下辉煌的中国,却沦为动漫产品的最大输入国,有统计数字称,米老鼠、史努比,Kitty 猫、皮卡丘和机器猫,仅这“五位”每年就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巨大的市场和薄弱的原创力量,将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源源不断地向日本、美国输送,

中国动画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寻找新的灵感,比如重新发掘绵延上千年的皮影艺术,同时从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日本的宫崎峻等处“拿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成功推销文化产品的运作方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的增强,中国故事也将会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快速前行。

(新华网《中国“孙悟空”与美国“米老鼠”的魅力竞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并不纯粹,往往被铜臭味污染,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很难产出高质量的动漫产品

B. 材料二显示日本动漫不论是动画人物形象的刻画、画面的塑造、情节的生动程度,还是动画主题曲的创作都在中国之上。

C. 2017 年国家将大力推动经典民间故事动漫事业的发展,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会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植。

D. 中国有近70%的人把迪士尼动漫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动漫产业也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动画片《戚继光英雄传》粗制滥造,遭到了网民和动画业内人士的批评,甚至都达不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制作水平。

B. 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通过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围绕党的十九大、建党10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可以推出一批精品。

C. 2011年中国动漫在表现民族特色方面可以说和日本动漫不相上下,但它蕴含的教育意义却与日本动漫相去甚远。

D.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推销文化产品运作方式,就一定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前行,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动漫产业如何才能良性快速发展?

 

查看答案

论老实话

朱自清

①美国前国务卿贝尔纳斯退职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老实话》。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宴会,大家谈起这个书名,一个美国客人笑着说,“贝尔纳斯最不会说老实话!”大家也都一笑。贝尔纳斯自题这样一个书名,想来是表示他在做国务卿时有许多话不便“老实说”,现在无官一身轻了,不妨“老实说”了。

②中外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易听到的。常听人说“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实话”。买东西叫卖的人说“实价”,问口供叫犯人“从实招来”,都是要求“实话”。

③人们为什么不肯说实话呢?归根结底,关键是在利害的冲突上。自己说出实话,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容易制自己,也容易比自己抢先一着。在这个分配不公平的世界上,生活好像战争,往往是有你无我;因此各人都得藏着点儿,让人莫名其妙。于是乎勾心斗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着。向来有句老话,“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拋一片心”,这种处世的格言正是教人别说实话,少说实话,也正是暗示那利害的冲突。

④老实话自然是有的,人们没有相当限度的互信,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了。但是实话总还太少,谎话总还太多,社会的和谐恐怕还远得很罢。不过谎话虽然多,全然出于捏造的却也少,因为不容易使人信。麻烦的是谎话里掺实话,实话里掺谎话。日常的话多多少少是两掺的,人们的互信就建立在这种两掺的话上,人们的猜疑可也发生在这两掺的话上。即如贝尔纳斯自己标榜的“老实话”,与他同国的那位客人就怀疑他在用好名字骗人。谁能知道他的话老实或不老实到什么程度呢?

⑤人们在情感上要求真诚,要求真心真意,开诚相见。但是“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不看什么人就掏出自己的心肝来,人家也许还嫌血腥气呢!所谓“推心置腹”、“肺腑之谈”,总得是二三知己才成,若是泛泛之交,只能敷敷衍衍,客客气气,说一些不相干的门面话。这可也未必就是假的,虚伪的,他至少眼中有你。有些人一见面冷冰冰的,拉长了面孔,爱理人不理人的,可以算是“真”透了顶,可是那份儿过了火的“真”,有几个人受得住!本来彼此既不相知,或不深知,相干的话也无从说起,说了反容易出岔儿,乐得远远儿的,淡淡儿的,慢慢儿的。不过,就是彼此深知,像夫妇之间,也未必处处可以说真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总有些不愿意教别人知道的秘密,若是不顾忌着些,也会碰钉子的。真话之难,就在这里。

⑥毫无事实的空头宣传没人信,有事实可也掺点儿谎,就有信的人。因为有事实就有自信,有自信就能多多少少说出些真话,所以教人信,自然,事实越多越分明,信的人也就越多。不过正反错综,一般人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就索性一句话抹杀,说一切宣传都是谎!可是宣传果然都是谎,宣传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还当分别而论。贝尔纳斯将他的书题为《老实话》,那本书总不能够全是谎罢?一个人也决不能够全靠撒谎而活下去,因为那样他就掉在虚无里了。

(选自《论雅俗共赏》,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两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很多人不肯说实话,是因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B. 人们不说实话的关键在于社会的分配不公平,人与人之间存在利害的冲突。

C. 生活中有老实话存在,人与人才能互信;老实话的多少,决定社会是否和谐。

D. 日常的话是实话和谎话两掺的,在两掺的话基础上建立起互信,也产生猜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贝尔纳斯题为《老实话》的书,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论题。

B. 第④段再以贝尔纳斯为例,揭露其用“老实话” 的好名字骗人的本质。

C. 结尾又以贝尔纳斯的书名,作为宣传若都是谎言就没法存在的佐证。

D. 三次引用贝尔纳斯的例子,既使例证的运用经济高效,又使文章连贯。

3.作者为何说“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结合第段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东过渭河,田堰层迭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缦,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 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确切地说,早在几天之前朋友相约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已经在踊跃着期待着了。

③我是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初读被称为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关雎》的,一诵成记,也就终生难忘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我便暗自好笑少年时期自己的无知与轻狂,好逑的君子可是西周的文王啊,那里还有比他更能称得起君子的君子呢!一个君王向一个锄地割麦采桑养蚕的民间女子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尝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③段叙述作者读到《关雎》时的思想情感,既是承接前文对“在河之洲”的憧憬,也是呼应题目,为后面抒发感情作铺垫。

B.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河之洲”美丽的芦苇荡、在温泉中尽情洗浴的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社会生活图景。

C. 文章结尾内涵丰厚,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自然生态美丽动人,人们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D. 本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草一故乡,一土一深情,作者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渭河流域充满了深情。

2.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门衰祚薄,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4)___________,一鞭残照里。(王实甫《长亭送别》)

(5)《诗》三百篇,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白田马上闻莺

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注)①白田:古地名,位于今扬州境内。②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1.赏析首联的表达特色。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