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东过渭河,田堰层迭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缦,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 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确切地说,早在几天之前朋友相约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已经在踊跃着期待着了。
③我是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初读被称为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关雎》的,一诵成记,也就终生难忘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我便暗自好笑少年时期自己的无知与轻狂,好逑的君子可是西周的文王啊,那里还有比他更能称得起君子的君子呢!一个君王向一个锄地割麦采桑养蚕的民间女子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尝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③段叙述作者读到《关雎》时的思想情感,既是承接前文对“在河之洲”的憧憬,也是呼应题目,为后面抒发感情作铺垫。
B.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河之洲”美丽的芦苇荡、在温泉中尽情洗浴的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社会生活图景。
C. 文章结尾内涵丰厚,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自然生态美丽动人,人们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D. 本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草一故乡,一土一深情,作者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渭河流域充满了深情。
2.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门衰祚薄,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4)___________,一鞭残照里。(王实甫《长亭送别》)
(5)《诗》三百篇,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白田①马上闻莺
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②。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注)①白田:古地名,位于今扬州境内。②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1.赏析首联的表达特色。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诲侄等书
元稹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 ①,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
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②,十岁知方,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若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一命,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余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
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
吾终鲜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等。
(选自《元稹集》,有删节)
(注)①樵苏之地:指薄田。②岐嶷:形容幼年聪慧。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登:达到
B. 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 窘:穷困
C. 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 方:正直
D. 吾终鲜姊妹 鲜:缺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稹感激兄长对家庭的贡献和对自己的爱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
B. 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
C. 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
D. 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 “诲甥”之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曾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后世传诵不绝。
B.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借一轩以记三代,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味,营造出清疏淡雅的感觉。
C. 初唐的早期,诗坛笼罩在南朝糜艳雕琢的宫体诗风之下,南朝的浮艳和北朝的刚劲并未合而为一。但是“初唐四杰”以及一些诗人改变了这种状况,革新了诗风,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探索和贡献。
D.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巅峰时期,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涌现。盛唐诗人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以及意境的创造分不开的。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
B.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 《茶馆》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体现了西方戏剧结构“三一律”规则。
D. 《渔父》是《楚辞》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