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诲侄等书 元稹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诲侄等书

元稹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

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十岁知,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若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一命,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余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

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

吾终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等。

(选自《元稹集》,有删节)

(注)①樵苏之地:指薄田。②岐嶷:形容幼年聪慧。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      登:达到

B. 以下士之禄,持绝之家      窘:穷困

C. 吾幼乏岐嶷,十岁知        方:正直

D. 吾终姊妹                  鲜:缺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稹感激兄长对家庭的贡献和对自己的爱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

B. 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

C. 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

D. 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 “诲甥”之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

 

1.C 2.B 3.(1)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2)效命职守从无躲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 (3)希望陛下您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刘氏能侥幸地安度残年。 4.爱惜光阴,遵守家训,读书进取,谨慎交际。 【解析】 1.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中的“方”是道理的意思,语出《论语•先进》:“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故选C。 2.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无中生有,原文仅仅说“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而没有涉及教诲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谪窜”名词,贬官外放;“方”时间副词,刚、正;“期”动词,约定时间;“贻”动词,留。(2)中的“效”动词,效命;“临”动词,面对;“尚”副词,还、尚且;(3)中“矜”动词,怜悯;“听”动词,听任;“庶”副词,或许。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从原文中筛选体现对侄辈教诲的内容概括成现代文即可,关键是要找全面,概括时翻译正确。“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是告诉侄辈爱惜光阴;“先人遗训,┄尔所详也”,是告诉侄辈遵守家训;“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是告诉侄辈读书进取;“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告诉侄辈交友要谨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曾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后世传诵不绝。

B.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借一轩以记三代,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味,营造出清疏淡雅的感觉。

C. 初唐的早期,诗坛笼罩在南朝糜艳雕琢的宫体诗风之下,南朝的浮艳和北朝的刚劲并未合而为一。但是“初唐四杰”以及一些诗人改变了这种状况,革新了诗风,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探索和贡献。

D.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巅峰时期,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涌现。盛唐诗人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以及意境的创造分不开的。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

B.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 《茶馆》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体现了西方戏剧结构“三一律”规则。

D. 《渔父》是《楚辞》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查看答案

下列各诗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C. 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

D.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

①放眼全世界来看

②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

③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

④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

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

⑥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

A. ②④①⑤③⑥    B. ②④③⑥①⑤    C. ①⑤③⑥②④    D. ①⑤②④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填入所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A. 疏柳映新塘 B. 潮平路带沙 C. 花开水上槎 D. 胡霜拂剑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