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以及意境的创造分不开的。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

B.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 《茶馆》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体现了西方戏剧结构“三一律”规则。

D. 《渔父》是《楚辞》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C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C项,“体现了西方戏剧结构“三一律”规则”理解错误,《茶馆》结构不符合“三一律”要求的“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诗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C. 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

D.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

①放眼全世界来看

②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

③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

④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

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

⑥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

A. ②④①⑤③⑥    B. ②④③⑥①⑤    C. ①⑤③⑥②④    D. ①⑤②④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填入所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A. 疏柳映新塘 B. 潮平路带沙 C. 花开水上槎 D. 胡霜拂剑花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 变化莫测。

A. 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

B. 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

C. 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

D. 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中国古人读书著书重实,这已成为常识。还应当说,不仅是虚中有实,而且是实中有虚。前者不必说;后者可以说是以实事表达思想,以语言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语言之外”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寓言十九”。以虚表虚的比较少,如《老子》之类。这些书里也有实。不过可能是口传,而记下来的就有骨无肉了。流传广远而悠久的都是有实事或有故事的书,《列子》就是如此。

《列子》是道教的三大“真经”之一,仅次于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南华经》。可是久矣夫比不上老、庄,而到现代更受冷落。原因大概是这书被证明为后来的“伪作”,不是《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原本,更不是《庄子》里说的那位“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御寇所作。编订作注的张湛是晋人,所以有人以为可能是注者所作或编纂。《列子》不属于“先秦诸子”,于是地位大降。其实这部书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思想的来龙去脉比书的流传更为广远。特色之一便是书中的寓言故事多,也就是以实说虚的多。不仅有浓厚的文学意味,而且有明显的民间色彩。因为可能书出于魏晋,内有佛经故事被“取为我用”,所以书又降低一格。实际上引用故事主要是继承战国诸子以来传统,而且和印度佛经有一点大不相同。佛经故事总是以故事来证明一条已说的道理,中国的,例如《列子》,却常用故事来说明一条未说的道理。道理讲不清楚,就来一段故事。认为《列子》是思想和故事的杂烩也罢,较秦、汉书为晚出也罢,不应当抹杀这书表达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意义。它不仅发挥了秦、汉以来以至魏、晋的社会思想,而且延续到以后,特别是在民间,并未断绝,不仅是神仙理想。

(节选自金克木《“道、理”〈列子〉》,有删改)

1.请具体解释“以实说虚”在文中的意思。

2.作者对《列子》这部书,肯定了哪些方面?

3.材料中有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列子》“可能书出于魏晋”?请分点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