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皮克休的公事包
[法]都德
十月的一个早晨,我正在进早餐,一个人走进了我的家。一身陈旧不堪的衣服,罗圈儿腿,满鞋帮的泥块,佝偻着脊梁,两条长腿强支着身子直哆嗦,活像一只拔了羽毛的鹭鸶。原来是皮克休。是的,那个又凶狠又可爱的皮克休。
这位著名的皮克休直走到屋子中间,撞在我的桌上,然后用悲哀的音调说道:
“可怜可怜一个穷苦的瞎子吧!……”
他模仿得那么像,我不禁大笑起来。
“你以为我闹着……看看我的眼睛吧。”
他跟着就转过来让我看他两只白的没有光的眼珠。
“我瞎了,我的亲爱的,这一辈子都是瞎子了。用硝镪水写字,就得落这个下场。干这个好行当,把我的眼烧坏了;你看,烧穿了底……连眼边都烧坏了。”一面说一面让我看他那被烧得眼睫毛影子都没有的眼皮。
我感动得什么话也想不起来对他说。我的沉默使他不放心了。“你正在工作?”
“不,皮克休,我在用早餐。你也吃点?”
他不回答,只是扇动着鼻翅。我抓住他的一只手,让他坐在我的身边。
在人们给他端吃的的时候,这个可怜虫不住地嗅桌上的东西,面带微笑地说:
“这些都像是好吃的东西。我要好好地饱餐一顿,有好多日子我没坐下来用早餐了!每天早上带着一个铜子儿的面包在各衙门奔走……你知道,这成了我目前唯一的职业了。我总想弄个公卖烟店在手里……有什么办法呢!一家大小都要吃饭。我不能画了,不能写了……我的职业原是看了巴黎的种种鬼脸,把这些鬼脸描摹下来;现在是办不到了……我因此想到公卖烟草的小店;我只想弄一个外省的小卖烟店,远远的,不管在哪儿,伏日山中的一个偏僻地方也行。到那时候,我嘴里叼着瓷的大烟斗,改名换姓叫汉斯,用我的同代人的著作一包一包地包烟叶,来安慰不能写作的苦闷。”
“这便是我的余生要求。所望并不算太奢,是不是……不过要想到手却比登天还难……按理说人情势力可不应该缺少。当初我是红得发紫的人。经常在元帅、王爷、各部部长家里做座上客。因为我能叫他们开心,或者叫他们害怕。现在谁也不怕我了。哎哟,我这一对眼睛呀!我的可怜的眼睛呀!现在无论在哪儿也没有人请了。饭桌上坐着一个瞎眼人是多么凄惨。请把面包递给……啊,这些狗强盗啊!为了这个倒霉的公卖烟店,不知他们要叫我吃多少苦头呢!六个月来,我夹着呈文跑遍了所有的衙门。一清早,他们生炉子的时候,他们在院子沙地上让部长老爷的马遛弯儿的时候,我就到了。走呢,非等到黑夜,人们送来了大的高脚灯,厨房里开始发出香味来,才走……”
说到这儿,他低下头,鼻尖几乎碰到盘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再开口。伸手摸酒杯,就找不着面包或叉子,每分钟要来这么一次。这个可怜的人呀!他还没有习惯瞎眼。
过了一会,他又开了口:“你知道吗?还有更惨痛的事情呢!那就是再也不能读报纸了。不干我们这行是体会不到这个的。有时候,回家的时候,我买上它一张,不为别的,只为闻闻这种油墨未干的纸香和新鲜新闻的味道……可是没有人替我念一念。我的老婆是会念的,但是她不肯……我的女儿如果在家,她是会给我读报的,但是自从我眼瞎以后,为了少一个人的吃喝,我便把她送进了‘美术圣母’修道院。”
“提起她,这又是个叫我伤心的人儿。到世上来还没有九年,所有的病痛她都得过了……又愁眉苦脸,又长得奇丑……有什么办法呢!我从来就只会创造废物……啊,我老给你讲我家庭的琐事。算了,不谈了,你把那烧酒再给我一点。我需要打打气。从这儿出去,我要到教育部去,那里的传达,是不容易叫他们露笑脸的。”
他向我打听了时间,告辞的话都不说,就匆匆走了……
在瞎子坐过的椅子旁边留着一个东西。弯腰一看,原来是他的公事包,一个油光光、四角磨坏的大公事包,他从来也不离开这个包,常常笑着称它为他的毒药囊。这只毒药囊,在我们的圈子里很出名。据说这里面有很可怕的东西……这只旧公事包装得太满,拎起来的时候裂开了,里边的所有文件都撒在地毯上,我只好一张一张地拾起来。
先是一束写在刻花纸上的信,每封信的开始都是“我的亲爱的爸爸”,末尾具名是“塞丽娜·皮克休,寄自马利亚孤儿院”。
还有许多是医小儿病的陈年药方,什么病都有:支气管炎,抽风,猩红热,麻疹……
最后是一个大的信封,封着口,有两三根黄色打着卷儿的硬头发,跟女孩子软帽下面露着几根发似的支出在外面。在信封上有瞎眼人写的字,上面颤颤巍巍地写着:
“塞丽娜的头发,剪于五月十三日,进那儿去的那一天。”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卷(上)》,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对皮克休的外貌描写和 “又凶狠又可爱” “著名” 这样的介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阅读者营造了悬念。
B. 小说的主人公皮克休是一位不留情面地揭露批评丑陋现状的漫画家和讽刺作家,曾经让那些达官贵人又开心又害怕。
C. 原先元帅、王爷、各部部长家里的座上客,现在为了一张公卖烟草小店的许可证疲于奔命,体现了世态炎凉和官僚的势利嘴脸。
D. 皮克休把女儿送进孤儿院,谎称是 “美术圣母” 修道院,还说女儿是他创造的废物,表现了他贫困潦倒后的心灵扭曲。
2.结合情节,简要分析皮克休的生活状态。
3.一个传说中装着“很可怕的东西”的“毒药囊”,里面竟然全是关于女儿的东西。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6)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__________________,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8)大漠穷秋塞草腓,__________________。(高適《燕歌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①(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秋兴八首》组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者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尽管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
1.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山人潜夫传
陈维崧
山人名潜,字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顾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辍叱去,不顾也。里中儿争匿笑之。
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伯谷稚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变,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餔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籀篆,善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最相知深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死之日,经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
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竟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则坐待日暆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节选自《陈迦陵文集》卷五,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室中止庋数十卷书 庋:放置
B. 则绳缚其枢耳 枢:门轴
C. 点画不少舛 舛:不幸
D. 岂信然哉 信:真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B. 邵潜家境贫苦,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
C. 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文选》,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
D. 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
(2)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李将军列传》)
(3)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仲列传》)
4.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
下列各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如玉兔、素娥、冰轮、玉蟾、望舒、婵娟等。
B. 我国古代文人诗稿成千上万,命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王右丞集》《高常侍集》《杜工部集》都是采用官爵命名的方式。
C.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女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此十五岁又称为束发。
D. 古人在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 “家” “舍” 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舍”是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卑幼亲属。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抢夺
B.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同 “佯”,假装
C. 欲遂其志之思也 遂:表明,表达
D. 夫子盍少贬焉 贬:降低,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