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①(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秋兴八首》组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者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尽管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

1.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1.①点明时节、地点;②照应诗题;③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气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的环境气氛;④寄寓了老大伤悲、抑郁苍凉的情怀;⑤为后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⑥奠定了全诗沉郁感伤的情感基调。 2.①为时局动荡不安、国运光景暗淡而忧愁苦闷;②为滞留他乡、漂泊无依而落寞伤感;③为心系故园却欲归不得而焦灼无奈。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首联景物描写作用能力。本诗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意思是: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同时照应了诗题。“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所以本诗首联景物描写作用为:点明时节、地点;照应诗题;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气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的环境气氛;寄寓了老大伤悲、抑郁苍凉的情怀;为后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奠定了全诗沉郁感伤的情感基调 2.试题本题题目是“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中间两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意思是: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颔联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山人潜夫传

陈维崧

山人名潜,字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顾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辍叱去,不顾也。里中儿争匿笑之。

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伯谷稚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变,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餔食。室中止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籀篆,善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最相知深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死之日,经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

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竟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则坐待日暆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节选自《陈迦陵文集》卷五,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室中止数十卷书     庋:放置

B. 则绳缚其耳         枢:门轴

C. 点画不少舛           舛:不幸

D. 然哉             信:真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B. 邵潜家境贫苦,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

C. 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文选》,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

D. 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

(2)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李将军列传》)

(3)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仲列传》)

4.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如玉兔、素娥、冰轮、玉蟾、望舒、婵娟等。

B. 我国古代文人诗稿成千上万,命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王右丞集》《高常侍集》《杜工部集》都是采用官爵命名的方式。

C.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女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此十五岁又称为束发。

D. 古人在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 “家” “舍” 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舍”是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卑幼亲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官大夫见而欲之      夺:抢夺

B. 尊怀王为义帝        详:同 “佯”,假装

C. 其志之思也          遂:表明,表达

D. 夫子盍少焉            贬:降低,减少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太白祠的一组是(  )

①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②到此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偶然去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③暗水流花径,江邨野堂争入眼;夕阳薰细草,朔云寒菊倍离忧。

④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      :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      ;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至于获益,则实在       

A. 费尽心机  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

B. 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  难分轩轾

C. 劳神费力  道貌岸然  难以名状

D. 费尽心机  道貌岸然  难分轩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