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 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一个人的时候,无所谓孤独,细思下来,那是上帝赐予的一个人的安静时光。享受这 份清静,体味这一个人的好天气,原来这寂寞也是能打动人的。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经 历多了,这条道理才体味得越发深刻。如今不再犹豫,也不再徘徊,拿出直面真相的勇气, 奋力经营人生这座孤岛,终于下定决心,过好这一生。”

江南女子专栏作家沈三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后,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著作《丧钟为谁而鸣》里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的确,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一种待人处事的准则更是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纵是人心难测,我们也无法将自己独立于尘世之外. 尽管如此,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依然令我咋舌.不久前在复旦大学发生的一起事故,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位学生,因与其室友发生了一点矛盾,便在饮水机内投毒,最终导致室友死亡.且不论这一事件引发的后果如何,但这确实反映了如今一些学生的人性的残缺.这一事件发生后,更是有网友戏言:看来我得发一条短信给我曾经的室友,感谢他们当年的不杀之恩.这是玩笑吗?是,这俨然是一个笑话,一个严肃到不行的黑色幽默.于我看来,一室不处,何以处天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总是要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形形色色的事,因此,我们要学会的,并非逞一时之快,被一时的冲动冲昏头脑,而是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在包容中成长,在包容中蜕变. 青春年少的我们,好比一群激情大于理智的水手,在我们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我们需要燃烧的激情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但请不要忘记,保留一份理智,否则便只会渐渐迷失自我.人与人的相处也一样,在矛盾来临时,按下冲动的火苗,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如此,孰是孰非便自有定论.正如前人所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人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这众多的个体中,偏偏只遇到那些特别的人,我想,这便是缘分了.因为有缘,所以格外珍惜.与我本身,感情是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一直都很享受和朋友一起手牵手在操场边散步,看运动场上同学们挥汗如雨,或是一起嬉笑怒骂,肆意喜忧.每当此时,心中总是被一股浓浓的满足填满,我想,这就是感动.当然,我不否认在我们的相处中,也会有摩擦,也会意见不合,发生争执.可是,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包容,因为在乎,所以允许彼此的一些小情绪,这也是一种相知吧! 我一直坚信,无人分享、无人支持的个人奋斗无法长远,因为孤立的人生是难以自全的,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令人无法靠近.善待他人吧,从中,你也可以收获很多.既然无法“遗世而独立”,那便接纳他人吧!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一,材料是一则现代诗歌,这首诗节选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节选部分指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没有那个个体可以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万物都是有联系的。然后指出任何人死亡都是自己的损失,因为大家是一个整体,都是整个人类的一员,所以当丧钟敲响的时候,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因为大家是一个整体,丧钟就是为你敲响的。这是在说个体不但与整体相连,也和组成整体的个体紧密相连,大家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要注意互帮互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材料二,选自江南女子专栏作家沈三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的一段话,“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们要经营好自己的精神空间,使之充实、美好。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从以下角度参考以下立意:①观个体看他体角度。物物相连:世上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事事相连:任何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地看问题,能全面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人人相连:个人在集体中通过与别人交往和竞争而成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贻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方为助己;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国国相连:整个世界处在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中,彼此利害与共,命运相连;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②观个体看整体的角度。个体影响整体:个体与整体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细小的个体,都可能影响败坏整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个体对整体的影响:良好的集体往往造就心智健康的人,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失去了力量和源泉,孤军奋战没有出路。每个人对整体都是重要的一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以乐观的心态生活。③从要有公民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要有危机意识和悲悯情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终害人害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无数的“我”汇成时代的洪流;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素材】 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和绝对整体却是无法分离的,由于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就得照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我们无法离群索居,所以最好能有个融洽和谐的生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是分不开的,如果我的行为与整体大众的利益对立,那其实是违反了自己的本质和天性。 单为自己而活,却不理会身体为一个整体,假如让手脱离身体,它无法独自存在,这只手依靠身体供给营养才能生存。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自我经营的过程。要想经营好人生就得进行认真地核算,就离不开人生的“加减乘除”。 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总会遇到各种烦恼,种种困难,往往会因为这些影响我们的心情,对我们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保持乐观的态度,能够坦然面对这些,坦然接受并且改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上海、浙江等地学生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的群体差异图,请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三条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总共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校某文学社社长给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贵校XX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青春足迹》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88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并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先表歉意!

祝您工作顺利!

XX文学社

2018年11月7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 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 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 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难以置信     大干世界     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

B. 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

C. 确信无疑     大干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

D. 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 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 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是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2)李白的《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鄙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描写洞庭湖湖水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引①·荆溪阻雪

 蒋捷②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释:①梅花引:古代的词牌名。②蒋捷: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为时人所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 “花外楼,柳下舟”一句虚实结合,写了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

C.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D. “有梅花,似我愁”一句再次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梅花愁于寒雪,更烘托出词人心境无限凄凉。

2.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