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 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一个人的时候,无所谓孤独,细思下来,那是上帝赐予的一个人的安静时光。享受这 份清静,体味这一个人的好天气,原来这寂寞也是能打动人的。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经 历多了,这条道理才体味得越发深刻。如今不再犹豫,也不再徘徊,拿出直面真相的勇气, 奋力经营人生这座孤岛,终于下定决心,过好这一生。”
江南女子专栏作家沈三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后,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下面是上海、浙江等地学生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上的群体差异图,请根据下图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三条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总共不超过90字。
下面是我校某文学社社长给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贵校XX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青春足迹》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88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并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先表歉意!
祝您工作顺利!
XX文学社
2018年11月7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 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 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 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难以置信 大干世界 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
B. 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
C. 确信无疑 大干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
D. 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 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 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是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2)李白的《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鄙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描写洞庭湖湖水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引①·荆溪阻雪
宋 蒋捷②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释:①梅花引:古代的词牌名。②蒋捷: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为时人所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 “花外楼,柳下舟”一句虚实结合,写了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
C.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D. “有梅花,似我愁”一句再次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梅花愁于寒雪,更烘托出词人心境无限凄凉。
2.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