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哨 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B. 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C. 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 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2.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中划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出不同的监察制度体系。在我国古代,虽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监察体系,但也形成了较高水平的对官员进行监督纠察的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在秦代,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这种体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格局。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唐代的监察机构形成了更严密的三院制,这种体制一直沿用到明清。对地方的监察制度,秦代也已形成,郡一级派有常驻的监御史。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监察区,设刺史负责监察之责。唐代对地方的监察由察院负责。明清时期,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派出巡按地方的官员称巡按御史,其权力相对较大,有“便宜从事”之权。对政府部门公务进行经常性的稽查和监察,开始于唐。到明清时设六科给事中,其主要取责为对六部公务进行稽查、监察。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当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从总体上看,它对调节统治者内部关系、保障统治机器正常运转、澄清吏治、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职责、特点,可以总结出其中蕴涵的智慧。
监察网络覆盖面广。在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的整个官僚体系都被纳入监察网络之中。监察制度不仅覆盖整个官僚系统,而且也涉及国家政务的方方面面,如行政监察、立法监察、人事监察、司法监察、经济监察、军事监察、仪制监察、文教监察、科考监察等。有时还派出御史进行专门监察,如巡仓御史就是为监察仓库而被特别派出的。这些监察制度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在实践中对于纠弹违法官吏、监督国家政务实施、贯彻政策与法令的实施等都体现出比较突出的制度功效。
对监察官吏要求较高。严格监察官选任、规范监察官行为是贯彻实施监察制度的重要条件之一。历代选拔监察官首先要考察其道德品质,监察官必须清正廉洁、忠于职守、不徇私情、刚正不阿。其次,需科举出身,以保证其文化素养。再者,监察官要有地方工作经验。此外,监察官必须严格依法监察,如有失监、漏监或贪赃枉法,则加重处刑。如《大清律例》规定:科道官受人馈送、收人财物,以及买卖多取价利,较其他官员罪加二等处罚。御史纠弹要有实据,不得闻风言事,对于捕风捉影者予以制裁。古代监察官很受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比如,汉代中央最高监察官御史中丞和京畿地区的监察官在朝会中都有座位。元世祖也曾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
注重监察立法。随着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监察立法也相应地有所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法典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使得监察活动有法律根据。不仅如此,监察立法也限定了监察权的行使,使监察官不得随意超出法律范围行事。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集历代监察立法之大成,包括训典、宪纲、六科、五城、各道、稽察、巡察和通例八类,内容十分完备。这也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重视法律作用的表现。这种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监察法体系,不仅具体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鲜明特色,而且在世界监察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植根于中华文化这一土壤,其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从总体上看,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对官员进行监督纠察的制度。
B.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及国家政务的全方位覆盖。
C.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的选拔标准高于其他所有官员,对监察官犯罪处罚也更严厉。
D.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与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B. 文章具体论证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及其积极作用,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表示了肯定。
C. 文章通过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让现代人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
D. 文章以清朝的监察法《钦定台规》为例,论证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建设过程中注重监察立法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负责地方监察的官员虽然历代名称不尽相同,但因负监察使命,更能快速晋升。
B. 只要不断地扩大监察网络的覆盖面,就能更好地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及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C. 古代监察官的选任标准严格,监察官受皇帝重视。为鼓励他们尽职尽责,规定可闻风弹人。
D. 监察立法不仅使监察活动有法律根据,也使得监察官对监察权的行使得到了约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者周濂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
许多人都抱怨世界冷漠,埋怨他人无情,周濂的这句话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清醒者的感慨,面对这样的感慨,你有什么想法?请以“最重要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①______________”,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读薄”与“读厚”,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②_____________。从取向上说,“读薄”偏重于求深度,“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读厚”的过程,其实就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架构知识网的过程。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③______________,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方认为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佳选择,而且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B. 江苏代表团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C. 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造成“高原病”的诱发因素。
D. 从《失恋33天》到《小时代》等,业内人士虽一直在诟病它们缺乏电影的叙事强度和视听强度,但正是这些“电视剧化”电影成为去年票房最成功的几部中小成本电影。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B. 老师为我们订复习资料,可我身边没有钱,连借几位同学,也都没有,百无聊赖,只得请假回家。
C. 这几天天气闷热,上床以后总是惴惴不安,难以入睡。
D. 前有警车当道,后有群众追赶,歹徒走投无路,扔下凶器,向警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