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流程图,请用文字转述新生报到流程。要求简洁、明了,不超过...

下面是某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流程图,请用文字转述新生报到流程。要求简洁、明了,不超过110字。

 

已缴费学生可直接到所在学院报到,然后入住公寓。未缴费学生先到银行收费点缴纳学费,然后再到所在学院报到、入住公寓;其中需要办理绿色通道手续的同学,则需要到所在学院填写申请表,经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后,方可办理报到、入住手续。(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流程图,首先要找出说明顺序,明确流程方向,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用语要简明连贯准确。可以先说明“已缴费学生”,再说明“未缴费学生”,对“未缴费学生”还要按“缴纳学费”和“绿色通道”两类予以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所谓“字如其人”,写字既体现了一种精神状态,①_____________。历史上多有依人品论书品的论点。汉人认为品评书法首先要品评一下书者。受人尊敬的王羲之、颜真卿都是正面色彩极强的形象,他们刚正阳光的人格魅力,②__________。而曾经当过贰臣的王铎和赵孟颓,则显然不能够如前者那样为所有书法爱好者所崇敬倾心,毋庸深究他们书艺上的高低,单就人格的高下而言则强弱胜负已判矣。可见③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2)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最后两句“____________”祝福语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表现了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 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诗歌的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④缗:成串的钱。

1.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B.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C.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D.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B. 黍,五谷之一。关于五谷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稻、黍、稷(粟)、麦、菽(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大麻)、黍、稷、麦、菽。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因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区在南方,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后用五谷作为粮食的泛称,或择其一二代指粮食。

C. “朔”指农历每月十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D.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B. 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 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 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直直地站立,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