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对象。被视为未来城市高级形态的智慧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的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是人类智慧驱动城市发展,一般认为,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数字化,使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通过互联网将数字化的城市部件传输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化,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即智能化阶段,如智能收费、智能交通等;万物互联阶段,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使下优化运行,实现城市智慧化,基本建成智慧城市。这四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后一阶段应以前一阶段为基础。目前我国30多个省会级及以上城市中,大多数城市已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第一、二阶段的任务,即数字化、网络化,部分城市已向智能化、智慧化阶段迈进。根据技术发展趋势,2020年前后,5G的应用将趋于成熟,大容量低时延的网络传输将变为现实,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步入一个崭新阶段。
(摘自刘治彦《智慧城市的特征与痛点》,《经济日报》2017年7月7日)
材料二
自2009年提出“智慧城市”一词之后,欧美以及亚洲一些国家便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目标清晰,力争推动本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的预计成果包括凭借信息和通信技术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及促进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
试点的选择与建设谨慎而务实,实验范围“小而精”。美国选择迪比克市作为试验城市,是因其人口规模适中;欧盟以实验性的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城市交通以及相关的智能医疗系统作为突破口。
充分发挥技术作用,积极应用科技手段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迪比克、瑞典斯德哥尔摩等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方案,使用了各种类型传感器,并与互联网、计算机等一同组成了智慧体系。
IHS Markit咨询公司就2015~2017年之间美国智慧城市发展状态进行深入调研,研究对象包括美国28个州的54个城市。统计显示,在335个智慧城市实施项目中,大城市有69个,中等城市168个,小城镇为98个;459个智慧城市规划项目中,大城市有103个,中等城市225个,小城市为131个。可以看出,中等城市在项目比例上要高于大城市,从侧面反映出中等城市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的概念突破自身局限。因人口规模更加合适,有利于城市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智慧城市以政府机构为主导运作机制,将顶尖企业作为核心力量,形成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投资建设的模式。不过信息安全与隐私泄露风险则与日俱增,即使是对于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重视程度很高的美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国家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摘自《“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经验及问题》,搜狐政务2018年10月16日)
材料三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近日在“5G时代智慧城市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上介绍,5G时代的到来,能够在虚拟世界将人的沉默知识进行集聚交换,而其得以实现的原因在于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了媒介的作用,机器能自主地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处理,并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5G时代的到来,将产生更多新需求、新技术和新模式,加快城市间各主体的联系变化、取代或相互补位,真正做到万物互联。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49%的县级城市已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累计参与的地市级城市数量达到300余个,规划投资达到3万亿元。众多企业开始纷纷入局智慧城市领域,为智慧城市建设增添新活力,例如华为的智慧城市神经系统、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脑等。但智慧城市建设并没那么容易和顺利,这个过程中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科学家郑宇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一直是一个矛盾。政府倡导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但同时很多数据有安全性和机密性,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政府作为主体投资者,其资金永远有限,如果单纯依赖政府投入来建设智慧城市,很可能每当开出一批新项目时,就有一批旧的项目失去经费支持,如果这些项目本身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就很难持续地运营并存活下去。
(摘自《5G时代智慧城市需创新商业模式》周东洋,《中国贸易报》2019年2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慧城市被视为未来城市高级形态,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城市发展为人类智慧所驱动,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B.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数字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的能力,网络化传输城市的数字化信息,而智能化与智慧化则使城市具有了反应与调控能力。
C. 国外部分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事实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已被欧美亚一些国家视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途径,并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D. 5G时代将使网络传输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借助人工智能来自主地处理相关信息和解决相关问题,将带来更多的新需求、新技术和新模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与材料三中,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2017年至2019年由省会级及以上的大城市扩展到全国大多数城市,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应用。
B. 材料二与材料三均运用了大量详细而精确的数据,从城市的数量、类型到投资规模等方面,介绍了美国与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所做出的尝试。
C.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5G时代使人工智能的媒介作用得到极大的发挥,将会促成万物互联的实现。
D.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外正在进行城巿智慧化建设的国家而言,也带来了因数据开放与共享而引起的信息安全与隐私泄露等风险。
3.以上三则材料中,中美两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字有三千多年的可考历史,汉文采用竖排格式从右向左行文,也就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汉文这种竖排而左行的传统格式与中国古代以竹简为书籍材料的因素直接有关。
现在来溯推汉文形成传统的竖排格式的历史因素时,不妨认为,最初在竹简上行文,横排和竖排的格式可能都有人尝试过。但是,将多根的竹简编连成册,拿在手上阅读时,则竖排的格式比横排阅读拿握起来方便一些。古代在往简册上书写文字时,也是竖排格式书写方便。先秦时代的人席地而坐,在这种称为跽坐的姿态下为了调整人与书案几之间的距离和方位以便书写,可以“移坐就案”,也采用“移案就人”。为此,案几一类家具都做得比较轻便,并且是左右方向尺寸大而远近方向尺寸小的长条形,便于跽坐时的搬动和调整。顺着案几的长方向摊开简册写字,对于书写者来说,这就是竖排书写的行文格式;如果在这种案几上横行书写,则简册要在案几的窄方向上横跨案几面,和写字行邻近的上下文简行可以展在案几面上的数量较少,待写字的空白编简要垂落在案几的近端,落在跽坐者的腿上,长篇大册的书写,这种情况尤甚。在案几上阅读简册,情况和书写一样。至于汉文竖行从右向左排列的格式,则与古代先民尚右的观念有关。出土的秦新郪虎符铭文有“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秦阳陵虎符铭:“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竹简上的古代书籍,以篇作为文章的单位,并以册作为同时编连在一起的竹简集合的单位,这是中国书籍装帧的最早形制——简册制。帛书的出现,又形成了中国古代书籍的另一种装帧形制——卷轴制——把帛书卷到一段硬质的芯轴上,以卷作为书籍的单位。纸质书籍的初期仍照用帛书的卷轴形制,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书是逐版地印成单页,再装订成册,这种工艺促成了书籍采用册页式的装帧形制,册页形制的书籍沿用直到今天。
从汉文的行文格式和中国书籍的装帧形制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到,每当新的文字记录载体材料(如帛相对于竹木,纸相对于竹帛)或工艺(如印刷)投入实用,首先是按传统的习惯形式去应用,只有在传统方式与新的材料或工艺发生了矛盾,才会突破传统去发展新的形式。由帛书的卷轴相异于竹木简册是如此,纸册页代替纸卷轴也是如此。然而纸质材料和印刷工艺与汉文行文传统的竖排格式之间并不矛盾,竖排和向左行的格式一直延用到近现代,不过在竖排格式不便表示近代科学技术符号、术语、数学式的矛盾下,最终突破了传统,产生出汉文横排并且下行的新制式。传统具有无形的、巨大的历史惯性。
(节选自《竹简对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采用竖排从右向左的格式,这成了汉文书写的传统格式。
B. 先秦的案几左右向宽大、远近向窄小,对古人书写汉文时采用竖排左行的格式产生影响。
C. 中国书籍由简册制与卷轴制演变为沿用至今的册页形制,关键在于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
D. 横排且下行的新制式取代竖排左行的格式,源于它与近代科学技术符号、术语等的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为论证古代在阅读与书写时竖排格式优于横排格式,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
B. 文章揭示了汉文形成竖排左行格式的根本原因是书写阅读的方便和古人尚右的观念。
C. 文章介绍了中国古代书籍的竹简制、卷轴制和册页制三种装帧形制,并阐述了演变原因。
D. 文章运用了总分总和并列两种论证结构,着重论证了竹简对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文最终形成传统的竖排格式,与最初在竹简上尝试横排格式行文的失败有很大关系。
B. 文章单位、竹简集合单位和书籍单位,对书籍册页形制的诞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关系。
C. 若没有新工艺印刷术的投入实用和带来的矛盾,不会有书籍册页式装帧形制的作用出现。
D. 即使延用到近现代的传统格式最终被新制式取代,作者仍认为传统的影响力不可忽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黑胶唱片是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载体。最初,它的单面录音时间只有大约5分钟,但它拥有高还原度。一经问世,它便成为了上世纪最受追捧的音乐介质,更被视为一种艺术品和高质量生活方式的象征。后来,容量更大、更为便利的CD、MP3等轮流崛起,黑胶唱片即使能最接近原声,还是被边缘化了。而今,黑胶唱片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放音时间大幅延长;从2007年起,全球黑胶唱片营业收入持续上涨,黑胶唱片重获青睐。
对于黑胶唱片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段话,150~200字。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有自己的朋友圈。请从《红楼梦》《边城》《巴黎圣母院》中任选一个人物,并指出他(她)的朋友圈中的一个重要朋友,说说这个朋友对他(她)的影响。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下面是致敬百种从业者的“百福图”(黑白版)中的三幅,请从图二、图三中任选一幅指出其类别(不超过4个字),并仿照图一的示例,完成10~24字的配文。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示例)
①类别:人民教师之福
②配文:三尺讲台,育天下桃李;一颗丹心,传人类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我在小学入学时,教师带我们班的三十个孩子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当作一门课程。我们很快到达了海边,看到退潮时的海水从摩天大楼的窗子中流出,形成一道道瀑布……刹车时代刚刚结束,其对地球的影响已_______________;②地球发动机加速产生的潮汐吞没了三分之二的北半球大城市。爷爷在三十年前亲眼目睹了百米高的巨浪吞没上海的情景,他现在讲这事的时候还_______________。事实上,我们的星球还没启程就已_______________了。我们乘上一种叫船的古老的交通工具在海面上航行。地球发动机的光柱在后面越来越远,一天以后就完全看不见了。这时,大海处在两片霞光之间,一片是西面地球发动机的光柱产生的青蓝色霞光,一片是东方海平面下的太阳产生的粉红色霞光,③它们在海面上的反射使大海也分成了闪耀着两色光芒的两个部分,我们的船就行驶在这两部分的分界处,这景色真是奇妙。( )。甲板上见不到孩子们了,他们都躲在船舱里不出来。一天后,我们最害怕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集合在大舱中,小星老师庄严地宣布:“孩子们,我们要去看日出了。”没有人动,我们_______________,像突然冻住一样僵在那儿。小星老师又催了几次,还是没人动地方。她的一位男同事说:“④我早就提过,环球体验课应该放在近代史课前面,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比较容易适应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全都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骇人听闻 心有余悸 面目全非 目眩神摇
B. 触目惊心 谈虎色变 改头换面 目眩神摇
C. 骇人听闻 谈虎色变 改头换面 呆若木鸡
D. 触目惊心 心有余悸 面目全非 呆若木鸡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粉红色霞光的渐渐减弱和青蓝色霞光的渐渐增强,一种不安的气氛在船上弥漫开来
B. 随着青蓝色霞光的渐渐减弱和粉红色霞光的渐渐增强,一种不安的气氛在船上弥漫开来
C. 一种不安的气氛在船上弥漫开来,随着粉红色霞光的渐渐增强和青蓝色霞光的渐渐减弱
D. 一种不安的气氛在船上弥漫开来,随着青蓝色霞光的渐渐减弱和粉红色霞光的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