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字有三千多年的可考历史,汉文采用竖排格式从右向左行文,也就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汉文这种竖排而左行的传统格式与中国古代以竹简为书籍材料的因素直接有关。
现在来溯推汉文形成传统的竖排格式的历史因素时,不妨认为,最初在竹简上行文,横排和竖排的格式可能都有人尝试过。但是,将多根的竹简编连成册,拿在手上阅读时,则竖排的格式比横排阅读拿握起来方便一些。古代在往简册上书写文字时,也是竖排格式书写方便。先秦时代的人席地而坐,在这种称为跽坐的姿态下为了调整人与书案几之间的距离和方位以便书写,可以“移坐就案”,也采用“移案就人”。为此,案几一类家具都做得比较轻便,并且是左右方向尺寸大而远近方向尺寸小的长条形,便于跽坐时的搬动和调整。顺着案几的长方向摊开简册写字,对于书写者来说,这就是竖排书写的行文格式;如果在这种案几上横行书写,则简册要在案几的窄方向上横跨案几面,和写字行邻近的上下文简行可以展在案几面上的数量较少,待写字的空白编简要垂落在案几的近端,落在跽坐者的腿上,长篇大册的书写,这种情况尤甚。在案几上阅读简册,情况和书写一样。至于汉文竖行从右向左排列的格式,则与古代先民尚右的观念有关。出土的秦新郪虎符铭文有“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秦阳陵虎符铭:“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竹简上的古代书籍,以篇作为文章的单位,并以册作为同时编连在一起的竹简集合的单位,这是中国书籍装帧的最早形制——简册制。帛书的出现,又形成了中国古代书籍的另一种装帧形制——卷轴制——把帛书卷到一段硬质的芯轴上,以卷作为书籍的单位。纸质书籍的初期仍照用帛书的卷轴形制,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书是逐版地印成单页,再装订成册,这种工艺促成了书籍采用册页式的装帧形制,册页形制的书籍沿用直到今天。
从汉文的行文格式和中国书籍的装帧形制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到,每当新的文字记录载体材料(如帛相对于竹木,纸相对于竹帛)或工艺(如印刷)投入实用,首先是按传统的习惯形式去应用,只有在传统方式与新的材料或工艺发生了矛盾,才会突破传统去发展新的形式。由帛书的卷轴相异于竹木简册是如此,纸册页代替纸卷轴也是如此。然而纸质材料和印刷工艺与汉文行文传统的竖排格式之间并不矛盾,竖排和向左行的格式一直延用到近现代,不过在竖排格式不便表示近代科学技术符号、术语、数学式的矛盾下,最终突破了传统,产生出汉文横排并且下行的新制式。传统具有无形的、巨大的历史惯性。
(节选自《竹简对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采用竖排从右向左的格式,这成了汉文书写的传统格式。
B. 先秦的案几左右向宽大、远近向窄小,对古人书写汉文时采用竖排左行的格式产生影响。
C. 中国书籍由简册制与卷轴制演变为沿用至今的册页形制,关键在于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
D. 横排且下行的新制式取代竖排左行的格式,源于它与近代科学技术符号、术语等的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为论证古代在阅读与书写时竖排格式优于横排格式,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
B. 文章揭示了汉文形成竖排左行格式的根本原因是书写阅读的方便和古人尚右的观念。
C. 文章介绍了中国古代书籍的竹简制、卷轴制和册页制三种装帧形制,并阐述了演变原因。
D. 文章运用了总分总和并列两种论证结构,着重论证了竹简对中国传统书籍形制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文最终形成传统的竖排格式,与最初在竹简上尝试横排格式行文的失败有很大关系。
B. 文章单位、竹简集合单位和书籍单位,对书籍册页形制的诞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关系。
C. 若没有新工艺印刷术的投入实用和带来的矛盾,不会有书籍册页式装帧形制的作用出现。
D. 即使延用到近现代的传统格式最终被新制式取代,作者仍认为传统的影响力不可忽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人类对意义的追寻永远不会停息,追寻意义是人类自身的价值所在。我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境遇是好是坏,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这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金钱、地位、权力,已经成为世人追逐的唯一之物,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却渐渐被人遗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愿我们不要让利益掩盖良心,而应厚德载物。我们所追求的,理应是较名与利更能持久的东西。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其实人生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的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你的存在,让你周围的人感到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因为你的出现让周围的人苦不堪言。生而平凡,可以让家人更好;小有所成,可以让团队更好;身居要职,可以让国家和社会更好。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毕业典礼致辞
以上是三位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致辞的片段,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则呢?请阐述你的态度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众所周知,“快餐文化”当下盛行,而创作实为不易。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请为漫画拟写一个标题。(8字以内)
(2)请就漫画的构思谈谈你的看法。(90字以内)
下面是某中学社团书画社新任社长的就职演说,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社友:
大家好!今天能当选为书画社社长,我深感荣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和国画。从小学起,本人就惠顾各类书画比赛,并多次荣获大奖,有一定书画造诣。今天被选为社长,我一定恪尽职守,不负众望,为大家服务。大家在练习书画过程中,如有疑惑,我一定不吝辅导。也希望大家务必配合我的工作,齐心协力把书画社办得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院兼顾文化传播与人格冶炼,既有国学底蕴的根,也有民族精神的魂。千年弦歌不绝,文脉国脉相连,( )。
先贤之声传颂千年,至今仍______,发人深省,以古老的智慧为人们撑起一片心灵绿荫。面对名利诱惑时,多念范仲淹在嵩阳书院高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逞口舌之快时,常思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为“论敌”陆九渊之见解“感佩潸然”。修身应“言忠信,行笃敬”;接物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处事应“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在信息化时代,古老的书院亦须返本开新,与时俱进。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书院不只是存放在博物馆里______的陈列品;它更应是扎根在现实土地上的参天古木——年轮谱写着历史的印记,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目前,各地书院正进行着_____的探索与尝试——国学论坛、新生会讲、经典诵读、网络传播……在与其它文化生命体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书院日益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生态体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守住书院根脉,激活书院文化,古为今用,______,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与永久魅力。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年轮谱写着历史的印记,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B. 年轮雕刻着历史的印记,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
C. 年轮雕刻着历史的印记,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D. 年轮谱写着历史的乐章,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在书院传承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涵养着。
B. 书院传承着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亦涵养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C.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书院涵养着,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传承着。
D. 书院涵养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亦传承着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醍醐灌顶 美不胜收 形形色色 去伪存真
B. 醍醐灌顶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去芜存菁
C. 振聋发聩 美不胜收 形形色色 去伪存真
D. 振聋发聩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去芜存菁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2)在《诗经•氓》中用对比的手法写男女主人公,少时多欢聚,_______________”;而当年的海誓山盟,现在却“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中,诗人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自己内心怅惘痛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