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周的天命观念,大凡是指上天对周王之命,即赋予周王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周的天命观念,大凡是指上天对周王之命,即赋予周王的政治统治权力,不关系个人的寿命;诸侯以下则不得与天命。春秋时代由于天子对天命的垄断被打破,天子以下的人们才能与天命发生关联。从此,天命的观念才从政治权力的信仰依据扩展到社会性的个人寿命,而个人生命来源于祖先的信仰遂有转移皈依到天帝的趋势。如西周晚期宗周钟铭文云:“唯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其所保者是王位而已。所谓“帝者,天号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位,称之曰帝。……帝者,天下所适也。”反映的就是天命信仰的仪式化实质。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德配天地”的德,就是顺从“天”的政行,是善政、美德。所以,这个“德”还是同姓或同宗人所共有的东西。因此,传递于祖孙之间、父子之间的“德”,实际上就是关系到家族的政治势力,具体的来说就是世为王官的职守和权力。祖德与己德的联系,祖考的职守和自己权位的传承,二者是并行一体的。而具此“德”之君子,必然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子,是天命的表现形态、制度化形态、理性化组织形态。由此可见,这个“德”是一种信仰与权力的整合形式,是“民”与“神”的双重体现,也是神人关系的双重整合以及在此整合构成之中的权力渗透。具备此“德”者,上足以配天、敬天,下足以忠信于人鬼之间,足以君临天下为天子,是“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的圣人。

天命信仰于是具备了人间的德行,“天命惟德”的宗教伦理因此问世。“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间德行上配于天,这就是“以德配天”,或者是敬天以德。把道德属性按照人间的权力需要赋予了天神,使“德行”成为天意神性中最重要的构成。同时,对于社会伦理的强调也提高到宗教的高度,是神性对于人性的赋予。而权力的拥有者如果能够“修德”而“保民”,则成为能否邀获天命、把自己包装成为天人关系的中介或成为天命体现者的决定因素。 

这个信仰原型,在于它并不是源自于西方基督教上帝信仰那样的至上神崇拜方式,而是一个普遍主义(天)的特殊信仰(命)方式,并以其普遍的特殊主义方式将普遍的赋予改变成为个人精神的非常禀赋,以特殊主义的方式来表达普遍主义的内涵。同样是上天的命令,接受者可为个人,也可以是个人的身份,甚至是以其个人的身份在其接受天命之后转变为国家的生命即现实权力的合法性。

这说明,儒家的天命信仰,并非来自个人的创造,而是赋予人们行为、作用、制度、符号以及物质客体的一种神圣品质,因为它们被认为与“终极的”、“根本的”、“主宰一切的”产生秩序的权力紧密联系。它不仅仅是那些具有超凡特质的权威及其血统能够产生神圣的感召力,而且也是社会中的一系列行动模式、角色、制度、象征符号、思想观念和客观物质,由于人们相信它们与终极的、决定秩序的神圣力量相关联,所以是同样具有宗教一般令人敬畏、使人依从的神圣特质,以至于这“……神圣信仰是以强制性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它们的力量更多地只是来自对报应的尊重,而非对它的畏惧”。

(摘编自《儒教“天命”观念及其信仰方式——兼论儒教信仰的当代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周晚期的宗周钟铭文说明那时的天命观念中不包含有个人寿命的内涵。

B. “天命惟德”的宗教伦理的诞生是源于人间的德行中具备了天命信仰。

C. 现实权力的合法性是指个人或以个人身份接受上天的命令后而拥有的权力。

D. 天命信仰是个人赋予“天”一种神圣品质,并与权力结合在一起的宗教信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指出天命观念内涵变化的时间与原因,并举例论证西周的天命观念。

B. 文章由“天”及“人”,着重从“人”方面论述了“德配天地”中“德”的含义。

C. 文章将天命信仰与上帝信仰作对比,突出“天命惟德”对权力拥有者的重要性。

D. 文章结尾部分论述了天命信仰是一种神圣品质,以及它与权力之间的紧密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天子对天命的垄断没有被打破,那么天命的观念就不会扩展到个人的寿命。

B. “德配天地”的“德”是善政、美德;因此,“德”还关系到家族的政治势力。

C. “天命惟德”的宗教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关系是神性与人性之间相互赋予的关系。

D. 神圣信仰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人们对它的畏惧,而是更多地来自于对报应的尊重。

 

1.A 2.C 3.B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源于人间的德行中具备了天命信仰”错,据“天命信仰于是具备了人间的德行,‘天命惟德’的宗教伦理因此问世”可知,是天命信仰具备了人间的德行,而不是人间的德行具备天命信仰。C项,“现实权力的合法性是指个人或以个人身份接受上天的命令后而拥有的权力”错,据“同样是上天的命令,接受者可为个人,也可以是个人的身份,甚至是以其个人的身份在其接受天命之后转变为国家的生命即现实权力的合法性”可知,现实权力的合法性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其接受天命之后转变为国家的生命。D项,“天命信仰是个人赋予‘天’一种神圣品质,并与权力结合在一起的宗教信仰”错,据“儒家的天命信仰,并非来自个人的创造”可知,天命信仰并非来自个人的创造。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对权力拥有者的重要性”缩小范围,据“同样是上天的命令,接受者可为个人,也可以是个人的身份,甚至是以其个人的身份在其接受天命之后转变为国家的生命即现实权力的合法性”可知,突出的不仅是权力拥有者,还包括个人。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 B项,“因此,‘德’还关系到家族的政治势力”错,“善政、美德”不直接与“家族的政治势力”发生因果关系,中间还有“同姓或同宗人所共有的东西”。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粒种子破土而出,扎根于大地,经风雨的洗礼,汲自然的养料,受阳光的照耀,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不论是蚂蚁还是大象,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会有成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有风雨也有彩虹,有艰辛也有喜悦,有挫折也有梦想……

成长,就是指事物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走向成熟的过程。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基本一致。

例:“民以食为天”致力于物质文明建设,实现全民小康。

生命  国家  民族

精神  政治  生态

“不学礼无以立”“万物与我为一”“行仁政民之悦之”

 

查看答案

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摘录,请根据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的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改。

(1)记者:听说你快退役了?

体操运动员:是啊,我的年纪大了,今年满十九了。(采访记录)

(2)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专家指教,谢谢聆听!江报结束语)

(3)同学们,近日,由于流感爆发,学校决定,本周六住校生全部回家,以防止疲情蔓延。(广播稿)

(4)您是《论语》研究专家,在《论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心得,若能莅临本次研讨会并发表演讲,一定会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权威指导。(邀请函)

(5)某市公安局竖式标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众所周知,科幻片诞生至今,美国好菜坞在这一领域可谓         ,其推出的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大片        ,如备受中国观众熟悉的《后天》《独立日》《2012》等。而今年春节,一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巨制科幻《流浪地球》,吸引了观众的无数眼球,同时也上了各媒体的“热搜”。从观众的讨论中可以归纳出三大原因:一是气势恢弘的场景和震撼人心的特效俘获了观众的心,效果背后是团队一遍又一遍的设计修改的付出。比如,为了设计创作行星发动机,《流浪地球》团队设计了3000多个概念设计图,最后才定稿。(         )二是         演绎拯救地球的壮举。不少当地观众认为,历来都是美国人拯救地球,而该片是却基于中国文化和情感,讲述了中国人如何拯救地球的故事,这个视角非常新颖有趣,与众不同。三是        地展现了全人类的共有价值,即面对人类共同灾难时,中国人表现出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性闪光点,这是全人类推崇的一种价值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名列前茅  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痛快淋漓

B. 名列前茅  擢发难数  另辟蹊径  淋漓尽致

C. 独占鳌头  不胜枚举  另辟蹊径  淋漓尽致

D. 独占鳌头  擢发难数  独辟蹊径  痛快淋漓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B. 中国式拯救地球的一部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C. 无数观众对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充满吸引力。

D. 无数观众的眼睛被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所吸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此可见,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对导演要求非常高。

B. 导演对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见。

C. 导演由此可见,对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要求非常高。

D. 由此可见,导演对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要求非常高。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