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2019年3月3日,人民网)
材料二: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
B. 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 由于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
D. 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促使万物互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能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技术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 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 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技术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
3.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王阳明语)不论是“心即理”还是“致良知”,从字面上看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可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也可能表现为随心所欲、恣意妾为。所以,在心学体系里,王阳明对个体的主观意念做了限制,提出了明确的修养功夫论,这里的“知行合一”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心有邪念,即是行恶。此外,“知行合一”作为一种自我要求更是为了避免知而不行,只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耳!”(王阳明语)日本学者冈田式唐认为:“阳明学是培根之学’,偏重实行和事上磨炼,是其精神要旨所在,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企业家立“知行合一”之旨,便意味着严格自我要求的开始。
“知”有其独特的哲学含义,与“良知”相近,知行合一即表现为我的“良知”须化为真切实在的行为,而我的所作所为又都符合我的“良知”。这里有着怎样的境界寓意?知行合一的状态又具体化为“致良知”的过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语)“归于寂”不是客观上的不存在,而是个体主观觉知的灭寂,即主观之间的隔绝,它表明一种我与万物相“绝”的状态,“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王阳明语)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也就是个体德性向客观事物的迁移,与之相对,这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良知是个体的内在本质力量,“知行合一”就是把这种内在的本质力量,体现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体的中正向客观性的迁移,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性存在。
在企业经管中,这意味着辩证理性的利他精神,企业有了这种利他精神,就能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幸福、企业盈利与顾客满意的目标。超越“小我”而观“大我”,人的视角和世界观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家收获经济成就的同时,也收获人格成就。企业家的最高形象如同“企业图腾”般存在,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自我修养达到第二个层次,也通过第一个阶段的言传身教,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企业成员,“无为而民自化”。企业家的个人境界与企业的卓越发展同步并行,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同道相益,这样的企业一定是长盛不衰、基业长青。
(摘编自《经营与管理》2019年第二期《“阳明心学”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心即理”和“致良知”,是主观的东西,都表现为自我生命活力的释放和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B. 王阳明所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意味着使万物皆得吾心之理,表明的是我与万物相“通”的状态。
C. 我的所作所为都要符合我的“良知”而我的“良知”须化为我的所作所为,这是“致良知”的具体表现。
D. 如果把“知行合一”作为自我要求,目的虽然是避免知而不行,但只能满足于训话条理和口舌之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知行合一”的自我要求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境界再到企业的经营境界层层深入论述。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王阳明的不少语录,增强了说服力,使论点更加明确。
C. 文章在分析具体概念时用了比较的手法,使概念的界定更加准确,使读者容易理解。
D. 文章用冈田武彦的看法来证明企业家践行“知行合一”要严格地从自我要求开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具有明显的道德内省标准,只要心有恶念,就是有恶行。
B. 王阳明自己也认为,良知之说来之不易,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很困难。
C. 只要企业家的价值追求与员工的价值实现一致时,企业就会快速发展,长盛不衰。
D.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中的“归于寂”是客观存在,主观的隔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5年前,北京建工的18名青年木工自发组建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这个充满热情与活力的“特殊群体”,由年青人组成,年青人自己管理。因为适应了青年的特点,这种组织形式受到了广大青年的欢迎。仅仅一年,全国各地涌现出了650支青年突击队,队员1.2万名。
65年来,在实现现代化的“新长征”中,在改革开放的重点建设工程中,在城市服务、重大活动保障的第一线,青年突击队的鲜红旗帜始终闪耀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青年突击队在建功立业中得到了认同与赞誉,吸引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其中,成长成才,实现光荣与梦想。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本校成人典礼仪式上作主题发言。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出现具体的校名;不少于800字。
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某作家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
材料三:小张同学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成为像爱因斯坦一样的科学家,学语文有什么用?”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
近日,许多古装剧的语言引发观众的热议,下面是某电视剧中吴家长女出嫁大宴宾客的一个场景,请找出五处错误并修改。
吴家长女出嫁当日,满城文武前来道贺,吴老爷说:“老夫年逾不惑,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甘愿耗银为女儿操办婚事,不过仍望其恪守妇道,悉心奉养公婆、尽力相夫教子。今日吴某略备薄酒,款待不周,敬请歆享!”众人纷纷夸赞:“小女才貌双全,独占鳌头;贵婿出身名门,品高德隆,必能继承大统,光耀门庭!”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一代博物馆人 的责任。《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激发了年轻人对文物的兴趣。《国家宝藏》播出又是声势浩大的一次宣传,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悉数到位,都拿出了镇馆之宝,邀请数十位明星助阵,演绎了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2019年第二季《国家宝藏》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佟丽娅化身高昌贵族之女,向人们展示一代豪门张氏家族的兴衰变迁。其家族曾为高昌的稳定和团结作出过重要贡献,墓中出土的大量彩绘木俑和绢衣木俑造型完整,色彩鲜亮,如同新葬。而《国家宝藏》图书的出版,更掀起了国民对文化宝藏的空前热情。本书通过对27件文物的历史谱系、价值传承的深入挖掘,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信仰,电视节目中所无法呈现的 的历史资料将在书中一一呈现。借助图书这一载体,( )。相信国人通过这些 的影响,走进博物馆时,将不再是 ,看到的将是一段一段鲜活的历史,感受到的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温度。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能够再度静静地品味和欣赏这些文物,也能够完善自己对文物、文化的认知,从而完整地捕捉历史
B. 我们能够再度静静地品味和欣赏这些文物,也能够完整地捕捉历史,从而完善自己对文物、文化的认知
C. 我们能够完整地捕捉历史,也能够完善自己对文物、文化的认知,从而再度静静地品味和欣赏这些文物
D. 我们能够完善自己对文物、文化的认知,也能够完整地捕捉历史,从而再度静静地品味和欣赏这些文物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责无旁贷 浩如烟海 耳濡目染 走马观花
B. 义不容辞 浩如烟海 潜移默化 浮光掠影
C. 责无旁贷 汗牛充栋 潜移默化 走马观花
D. 义不容辞 汗牛充栋 耳濡目染 浮光掠影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国家宝藏》的声势浩大的播出,让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悉数到位,都拿出了镇馆之宝,邀请数十位明星助阵,演绎了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B. 《国家宝藏》的播出又是声势浩大的一次宣传,让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悉数到位,都拿出了镇馆之宝,节目邀请数十位明星助阵,演绎了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C. 《国家宝藏》的播出又是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悉数到位,都拿出了镇馆之宝,节目邀请数十位明星助阵,演绎了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D. 通过《国家宝藏》的声势浩大的播出,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悉数到位,都拿出了镇馆之宝,节目邀请数十位明星助阵,演绎了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