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木欣欣以向...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木欣欣以向荣,______”的佳木清泉,更寄寓着诗人的万般情思。王羲之与友雅集兰亭,于“____________”“清流激湍”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悲情汹涌;苏轼纵一苇于赤壁,赏东山月,观“白露横江,______”,超然洒脱;毛泽东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激荡似火豪情。青山绿水,不仅是自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泉涓涓而始流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无边落木萧萧下 水光接天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看似补全对话,实则名句名篇的上下句默写。要求考生根据诗句作者,回忆所学诗句,准确书写。考生应注意以下字形,第一空 “涓”,第二空“崇”、“峻岭”,第三空“修”,第四空“萧”,第五空 “接”,第六空“漫”,第七空“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①欻():忽然。②潨( còng):急流。

1.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

A.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 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2.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

3.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善而救其失者也。

凡学之道,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取材于《礼记·学记》)

(注释)①扞 (hàn) 格:互相抵触。②燕:通“宴”,娱乐。③辟:邪僻,不正派。④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    豫:预防

B. 故君子之教也              喻:开导

C. 教也者,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长处

D. 凡学之道,师为难          严:尊敬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

B.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杂乱施教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

C.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

D.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对善于学习的人而言,老师安闲而他自己加倍努力,老师会因此显得平庸

3.判断下列句中加点“道”字所属的义项,将其所在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中。

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②师严然后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非及向时之士也

④不足为外人

    义项

(1)道理、学说

(2)途径、方法

  (3)谈论

  (4)引导

    序号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并分别写出它们在文中的喻意。

①玉不琢,不成器

②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5.请根据文中“学之道”与“教之道”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1)学者有“四失”,即多、寡、易、止。请根据文意及你的学习体验,用四字词语概括“寡”“止”所导致的后果,并填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多则囫囵吞枣;或失则寡,寡则 ______ ;或失则易,易则浅尝辄止;或失则止,止则_______

(2)善教者有诸多好的教学方法,请概括出其中四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3)链接材料中的子路是否是个“善问者”?请根据上文最后一段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 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自己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显然,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源自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现实。沐浴着时代的春风,中国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台的中央,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

(取材于钟声、李舫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现代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指出:“几乎从所有科幻小说的简单定义中,都可以读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现实主义推测,它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基础之上。”如果说基于时间的历史,所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那么,对于未来的科学幻想,则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勇气和希望。刘慈欣的文学著作《流浪地球》为同名电影的叙事提供了扎实的文本基础,原著超凡的文本创意及其所具有的民族性的人文精神,也为影片叙事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蕴含冒险与灾难元素的科幻电影,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太空飞船”,带它逃离即将毁灭的太阳系,这一故事创意本身就在视点与想象层面,超越了一般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人类文明终结论”的创作范式。同时,以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创造力,以及个体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影片最核心的拯救视点。携带地球寻找新的家园,本身反映的就是植根于中国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情结与家园情怀,是对好菜坞科幻电影最具影响的“文化与政治主题”“人类文明终结论”的超越。

正如美国文学研究家詹姆逊所言,“文化其实是讲故事”。叙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文化在发生作用。因此,如何叙事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呼唤英雄。英雄与拯救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已然构成一种“绑定”的关系。当“拯救”成为一种话语,甚至是一种文化权力之时,如何“拯救”,以及为何而“拯救”,就在精神指向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的感召力量。《流浪地球》的“中国式科幻”拯救策略,所表达的不是英雄对故土、家园的抛弃,更不是“人类文明终结论”的悲观主义情绪,而是希望与自我牺牲精神。.它有别于好莱坞电影的拯救视点,亲情构成了人物戏剧性行动的内驱力,智慧和勇气在戏剧性进程中互为转化。科学的智慧赋予勇气以理性和意志,而勇气则借助科学的智慧彰显出极具创造性的力量。这其中,面对木星所释放出的灾难性强大引力,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与科学的智慧融为一体,超越了西方二元论中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化不利为有利,化灾难性引力为拯救地球命运的反作用力,显然是构成拯救行动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当代科幻电影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么其中既包括了一定的科技实力,更包括蕴含着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文化软实力。它需要利用语言的社会化功能,有效地建构一个故事世界,更需要塑造饱满的人物,呈现出个体人物的厚重感及其人性的光辉。因为,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直接反映在对叙事命题的意图表达与解释层面。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经指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取材于孙承健等人的文章)

1.下列成语用来形容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异军突起 B. 厚积薄发 C. 与众不同 D. 翻天覆地

2.下列词语在文中不是比喻文学艺术创作基础的一项是

A. 土壤 B. 沃土 C. 广阔的天地 D. 时代的春风

3.下列对“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流浪地球》产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

B. 中国太空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

C. 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后来居上。

D.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日益繁荣。

4.下列对电影《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智慧”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人类的想象力拓展到宇宙空间。

B. 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全人类、宇宙契合。

C. 传达了“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

D. 中国独特的理念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5.下列对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叙事特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人类文明终结论”为创作范式。

B. 以超级英雄拯救人类文明为拯救策略。

C. 以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为文化内涵。

D. 以塑造饱满的人物彰显人类的乐观与希望。

6.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阐述了中国科幻作品的特点,且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写____,材料二侧重写,____

7.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后,假如你观看科幻影片,请解说你将从哪些角度进行观赏。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封狼居胥、精忠报国,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中国人有爱国品质。

材料:

诚信   敬业   友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鞠躬尽瘁  立木为信  废寝忘食  高山流水  一诺千金  刎颈之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