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封狼居胥、精忠报国,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中国人有爱国品质。

材料:

诚信   敬业   友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鞠躬尽瘁  立木为信  废寝忘食  高山流水  一诺千金  刎颈之交

 

鞠躬尽瘁、废寝忘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国人有敬业品质。 立木为信、一诺千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中国人有诚信品质。 高山流水、刎颈之交,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中国人有友善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结构找仿写点,每一个仿写题抛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的仿点。其次仔细看清题目要求,有的是规定了主题,有的是隐藏着需要自己去揣摩,不管怎样,仿写句在结构上要求与例句一致,做到材料紧扣观点,事例典型合理。最后就是按照要求组织文字材料,注意隐藏的信息,做到既要 “形似”又要 “神似”。仔细看题目,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优秀传统美德的理解把握,只是借助仿写句子形式表达一下。分析例句,“封狼居胥、精忠报国”是一组四字短语,都是爱国思想的体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这两句诗是对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的阐述,表现对象都是中国人。所以仿写的结构应该是:一组四字短语,再加上两句诗歌,最后是“中国人有┄品质”。分析所给的四字短语,立木为信、一诺千金,都是诚信品质;高山流水、刎颈之交,都是友善的内容;鞠躬尽瘁、废寝忘食,这是敬业的表现;分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形容刻苦敬业的表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很明显是说的诚信;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这是说得朋友相交要友善;综合起来按照例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4)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 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      的变化。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梯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老一辈的表演       ,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     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       ,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而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B. 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C. 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D. 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翻天覆地    丝丝入扣    酣畅淋漓     别具一格

B. 翻天覆地    有条不紊    淋漓尽致     独辟蹊径

C. 前所未有    丝丝入扣    淋漓尽致     独辟蹊径

D. 前所未有    有条不紊    酣畅淋漓     别具一格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B. 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C. 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D. 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心中的忧愁和愤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献愁供恨,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北伐时“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刘义隆仓促北伐“________”构成鲜明的对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

(宋)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注)①创作此词时,临安陷落已两年,词人蛰居在临安附近乡村。②李易安《永遇乐》:李清照南渡后,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③缃帙:书籍、书卷。④釭(gāng):油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月明云淡,景色可嘉,却引发词人突兀一问,这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忧伤。

B. 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无处游玩,词人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C. 词人写李清照的经历、心绪,实则是抒发自己与李清照相同的郁闷之情。

D. 词人无路可走,无家可归,申诉了流离之苦,更突出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2.本词抒发情感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人。进士上第。熙宁建学,选教授登、棣二州,通判德州。哲宗即位,赐士卒缗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噪,持白梃突入府。守趋避,左右尽走。挺之坐堂上,呼问状,立发库钱,而治其为首者,众即定。魏境河屡决,议者欲徙宗城县。转运使檄挺之往视,挺之云:“县距高原千岁矣,水未尝犯。今所迁不如旧,必为民害。”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初,挺之在德州,希意行市易法。黄庭坚监德安镇,谓镇小民贫,不堪诛求。及召试,苏轼曰:“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此选。”至是,劾奏轼草麻有云“民亦劳止”,以为诽谤先帝。既而坐不论蔡确,通判徐州,俄知楚州。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曾布以使事联职,知禁中密指,谕使建议绍述,于是挺之排击元祐诸人不遗力。由吏部尚书拜右丞,时蔡京独相,帝谋置右辅,京力荐挺之,遂拜尚书右仆射。

既相,与京争雄,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乞归青州,将入辞,会彗星见,帝默思咎徵,尽除京诸蠹法,罢京,召见挺之曰:“京所为,一如卿言。”加挺之特进,仍为右仆射。京在崇宁初,首兴边事,用兵连年不息。帝临朝,语大臣曰:“朝廷不可与四夷生隙,隙一开,祸拿不解,兵民肝脑涂地,岂人主爱民恤物意哉!”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未几卒,年六十八。赠司徒,谥曰清宪。

(节选自《宋史巻一百一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B.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C.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D. 使辽/辽主尝有疾/不亲宴使/近臣即馆享/客比岁享/乃在客省/与诸国等挺之/始争正其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授,学官名,宋代除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设置。

B. 转运使,官名。宋时掌一路或数路财赋,后又兼理钱粮,巡察等,为府州之上的官职。

C. 青州,为《书禹贡》中所称的“九州”之一,隋废除,而唐复建,旧治在今山东青州市。

D. 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用语简肃而不含褒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挺之遇事胆大心细,能随机应变。在德州郡守退缩不前,其余官吏唯恐避之而不及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恩威并施,冷静地处理了兵变这一棘手难题。

B. 赵挺之通晓地理历史,能结合实际作出科学论断。在是否变更宗城县址这一问题上,转运使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结果正如赵挺之所料,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惨重。

C. 面对错综复杂的党争,赵挺之也会颠倒黑白,全力反扑。在召试馆职受到苏轼的指责后,他罗织罪名状告苏轼“诽谤先帝”,结果导致苏轼外放到徐州做通判。

D. 在官场沉浮多年,赵挺之经验丰富,手段老辣。一方面为与蔡京争权夺利,多次揭发他的罪状,一方面又明哲保身,请求辞去相位,到青州做地方官以避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卒徙之,财二年,河果坏新城,漂居民略尽

(2)挺之退谓同列曰:“上志在息兵,吾曹所宜将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