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一位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事不避难者进!干事创业就要"朝最厚的地方钻孔" 据说,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但有位大科学家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我尊敬这种人,但我却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他拿出一块木板来,寻找最薄的地方,然后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许多孔。这种评价,其实强调了在困难面前再坚持一下的理念,非常值得深思。 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的确,就拿字典编纂来说,陆谷孙教授为完成一部《英汉大词典》,花费了近20年工夫,等到下卷出版时已是年过半百;世界享有盛名的《牛津英语词典》定期更新,有编辑甚至用了一年时间来修订“go”这一常用单词的含义。“钻厚板”才能取到火种,“凿深井”方能得到甘泉,这是干事创业过程中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由此而言,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不可否认,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哀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其实,把付出转化为养分需要一定的过程,恰恰需要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只不过,有的人缺乏闯劲,拈轻怕重,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有的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倘若凡事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那么一个人是不可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坠入自怨自艾的陷阱。 王安石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最厚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却也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事实上,成功大多长着一副“困难外表”,披着一层“危险外衣”。砥砺攻坚克难的毅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力,多倾注些耐心,多下点笨功夫,胜利的曙光就不会遥远。 换言之,经常“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或许只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但对国家民族而言,却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譬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因“没有后方”而困难重重。邓小平却说,“共产党员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在最困难的地方站住脚、生下根的那股劲。面向未来,铭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我们拥有的将是无穷的力量。 【解析】 此题考核写作内容,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就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进行选择,立意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重点注意材料后面“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的要求,要从“个人”上升到“国家、民族”。可从以下角度立意。“最厚的地方”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人生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于个人而言, “钻最薄的地方”就是缺乏韧劲,拈轻怕重,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敢于“钻最厚的地方”就是不怕 困难,攻坚克难,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 进。于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 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 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新局面。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与其跨界发展, 不如专一执着,持之以恒,一生做好一件事,必有大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绽放,意在告诉我们:学会坚强。

山泉在崎岖险峻的山间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班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大家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很欣慰!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中五百年风物流转,______,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一种诵读有、賡续至今仍富活力的诗体形式。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在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    )。在古人______的吟诵中,我们体会着风雅颂、默比兴,这份诗意和美好,我们的后代也值得拥有,不是吗?因此,我觉得,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做点什么,坚持点什么,尊重点什么。我认为,《诗经》不可丢弃,传统文化不能忘记。

我们阅读《诗经》不会产生______的经济效益,所能影响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这是我们能做的,对抗粗鄙文化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做的文化传承的万式。如果坚持学习且传播,在今后的山河岁月里,我们的后代能看到每一部经典,______,都会有你我每一次挑灯夜读的身影。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我们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有用”在“无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B. 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有用”在“无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C. 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D. 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B. 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C. 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D. 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光云影    余音绕梁    卓有成效    言外之意

B. 天光云影    一咏三叹    立竿见影    字里行间

C. 浮光掠影    一咏三叹    卓有成效    字里行间

D. 浮光掠影    余音绕梁    立竿见影    言外之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2)周邦彦在《苏幕遮》一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这两句也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 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近。

C. “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是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

D. 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