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部以关注地球未来和人类命运为题材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引发了大众的热烈讨论。有人说,从“大禹治水”“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迈开了科幻的脚步,是勇于科学幻想的精神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也有人说,人类虽然探索外太空的脚步越走越远,可是对自我身心的了解却仍然非常有限,与科技的日新月异相比,人类目前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日渐突出,在科技空前发达的今天,人类更应该反思和警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其中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的一段文字如果改写成为一篇广播稿,请根据广播稿的特点修改这三处内容。
近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严重雪灾,我市各界积极开展捐款救灾活动,捐款数额累计已逾一百万元。我校上周已经捐款(包括衣服和生活用品折合钱款)五万元,昨天又捐款两万元,这些钱物将陆续转送到灾区。本学期期终考试结束后,学校将召开大会对募捐救灾活动中的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逻辑规律中有一条“排中律”,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必有一真。例如:面对“雪”这一具体对象时,张三说“雪是白的”,李四说“雪不是白的”,就“雪的颜色”这命题两个人的判断相互矛盾,根据排中律,则两句话中必然有一句是真的。根据这一规律数学家斯摩林把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情节,改编成了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金盒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银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肖像在银盒里”,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答案得出的推论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秉承家训去异地,传承家风创新业,黄峭的子孙后辈的发展空间被拓宽,也成就了历史中家风传承家族延续的一段佳话。这些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 ,以下跳棋的方式向更遥远的地方探索。后人足迹遍及粤、赣、滇、黔诸省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多国。他们秉承先人教诲,在异地发愤图强,卓有成就,成为一支旺族。
( )?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对祖先黄峭的往事尤为熟悉,听他 ,我知道了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才,还撰写《家训》十七款,提出孝双亲、笃爱悌、敬尊长、睦邻里、畏法律、戒非为、崇勤俭、慎交友等规训,还将其改编成朗朗上口的《训子诗》,蕴含着对子孙的训诫和启蒙。其后人也矢志求学,涌现状元两名、进士十九名。
多年迁徙不仅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更是地理上的变动。在东南沿海的崇山峻岭之中,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还孕育了广为传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当地人敢闯敢试、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八闽文化的独特风格。这样一种悠久的文化渊源,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撑,激励当地人始终保持着一种韧劲和冲劲,并不断加以延续和升华。
站在古镇谯褛,我不禁极目闽山鹭水,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和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在今天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且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多想想先辈的谆谆教诲,回忆先辈 的创业艰辛,定能从中获得强大的免疫力,在前行的路上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不断行稳致远。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
A. 如何传承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家训文化
B. 家训文化家风传承是怎样显现出强大生命力的
C. 家训家风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如何能传承
D. 家训文化家风传承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循环往复 侃侃而谈 古往今来 筚路蓝缕
B. 周而复始 娓娓道来 抚今追昔 筚路蓝缕
C. 周而复始 娓娓道来 古往今来 宵衣旰食
D. 循环往复 侃侃而谈 抚今追昔 宵衣旰食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多年迁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传扬的历史与文化。
B. 多年迁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
C. 历史文化的传扬不仅是多年迁徙的结果,更是地理上的变化。
D. 地理上的变动不仅是多年迁徙的结果,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扬。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委婉地劝谏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过洞庭①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②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③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从桂林被谗落职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②萧疏:萧条、稀少。③尽吸:舀尽。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笔三句,临近中秋,洞庭、青草二湖,风平浪静,境界开阔,烘托出词人内心恬静安宁。
B. “素月分辉”三句,既是自然实景的刻画,又是心灵造境的写照。明月的光辉、银河的影像以及湖光水色融为一体,整个空间一片明净澄澈。
C. “应念岭表经年”三句,承上启下,词人由眼前的洞庭景象联想到自己在岭南做官的生涯,虚实相生,景与情的过渡顺畅自然。
D. 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联想等多种表现手法,在委婉含蓄的表达中展现词人不同凡响的气度。
2.词的下片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