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的一段文字如果改写成为一篇广播稿,请根据广播稿的特点修改这三处内容。 近日,...

下面的一段文字如果改写成为一篇广播稿,请根据广播稿的特点修改这三处内容。

近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严重雪灾,我市各界积极开展捐款救灾活动,捐款数额累计已逾一百万元。我校上周已经捐款(包括衣服和生活用品折合钱款)五万元,昨天又捐款两万元,这些钱物将陆续转送到灾区。本学期期终考试结束后,学校将召开大会对募捐救灾活动中的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

 

“已逾”改为“已经超过”;“我校上周已经捐款(包括衣服和生活用品折合钱款)五万元”改为“我校上周已经捐款五万元,其中包括衣服和生活用品折合钱款”;“期终”改为“期末”。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已逾”,单音节词语、文言词语、语言不够通俗易懂,不适合听众收听,可能会引起误听,改为“已经超过”;“我校上周已经捐款(包括衣服和生活用品折合钱款)五万元”,稿括号中的内容无法读出来,改为“我校上周已经捐款五万元,其中包括衣服和生活用品折合钱款”;“期终”,与“期中”谐音,容易产生歧义,听众无法分辨,改为“期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逻辑规律中有一条“排中律”,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必有一真。例如:面对“雪”这一具体对象时,张三说“雪是白的”,李四说“雪不是白的”,就“雪的颜色”这命题两个人的判断相互矛盾,根据排中律,则两句话中必然有一句是真的。根据这一规律数学家斯摩林把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情节,改编成了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金盒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银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肖像在银盒里”,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答案得出的推论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秉承家训去异地,传承家风创新业,黄峭的子孙后辈的发展空间被拓宽,也成就了历史中家风传承家族延续的一段佳话。这些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            ,以下跳棋的方式向更遥远的地方探索。后人足迹遍及粤、赣、滇、黔诸省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多国。他们秉承先人教诲,在异地发愤图强,卓有成就,成为一支旺族。

(    )?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对祖先黄峭的往事尤为熟悉,听他                   ,我知道了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才,还撰写《家训》十七款,提出孝双亲、笃爱悌、敬尊长、睦邻里、畏法律、戒非为、崇勤俭、慎交友等规训,还将其改编成朗朗上口的《训子诗》,蕴含着对子孙的训诫和启蒙。其后人也矢志求学,涌现状元两名、进士十九名。

多年迁徙不仅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更是地理上的变动。在东南沿海的崇山峻岭之中,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还孕育了广为传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当地人敢闯敢试、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八闽文化的独特风格。这样一种悠久的文化渊源,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撑,激励当地人始终保持着一种韧劲和冲劲,并不断加以延续和升华。

站在古镇谯褛,我不禁极目闽山鹭水,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和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在今天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且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多想想先辈的谆谆教诲,回忆先辈                   的创业艰辛,定能从中获得强大的免疫力,在前行的路上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不断行稳致远。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

A. 如何传承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家训文化

B. 家训文化家风传承是怎样显现出强大生命力的

C. 家训家风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如何能传承

D. 家训文化家风传承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循环往复  侃侃而谈  古往今来  筚路蓝缕

B. 周而复始  娓娓道来  抚今追昔  筚路蓝缕

C. 周而复始  娓娓道来  古往今来  宵衣旰食

D. 循环往复  侃侃而谈  抚今追昔  宵衣旰食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多年迁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传扬的历史与文化。

B. 多年迁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

C. 历史文化的传扬不仅是多年迁徙的结果,更是地理上的变化。

D. 地理上的变动不仅是多年迁徙的结果,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委婉地劝谏唐王朝统治者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从桂林被谗落职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②萧疏:萧条、稀少。③尽吸:舀尽。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笔三句,临近中秋,洞庭、青草二湖,风平浪静,境界开阔,烘托出词人内心恬静安宁。

B. “素月分辉”三句,既是自然实景的刻画,又是心灵造境的写照。明月的光辉、银河的影像以及湖光水色融为一体,整个空间一片明净澄澈。

C. “应念岭表经年”三句,承上启下,词人由眼前的洞庭景象联想到自己在岭南做官的生涯,虚实相生,景与情的过渡顺畅自然。

D. 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联想等多种表现手法,在委婉含蓄的表达中展现词人不同凡响的气度。

2.词的下片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六年,侯景寇荆州,太祖令信与李弼出武关。景退,以信为大使,慰抚三荆。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中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平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十二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不受代,太祖令信率开府怡峰讨之。仲和婴城固守,信夜令诸将以冲梯攻其东北,信亲帅壮士袭其西南,值明克之。擒仲和,虏其民六千户,送于长安。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仍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威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节选自《周书·独孤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胜弟岳为候/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B. 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C. 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D. 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平”,年号纪年,“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纪年方式,从秦始皇开始,一般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个别皇帝用了多个年号。

B. “太祖”是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C. 三荆,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县),谓之三荆。

D. “流民”是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个历史现象,农民迫于生存,只能背井离乡,逃往他地,也就是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独孤信忠于职守,政绩卓著。无论是做新野郡守还是做荆州防城大都督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B. 独孤信为民着想,为官有方。在荆州时教化百姓,劝民耕桑,几年后公私都富足了。

C. 独孤信指挥若定,平乱有功。字文仲和据州不降,他命令众将土攻东北,自己率军攻西南,成功擒获了宇文仲和。

D. 独孤信洒脱随性,深受仰慕。他在秦州时,打猎回城骑马歪戴帽子,结果第二天城中官吏百姓都歪戴帽子,争相效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

(2)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