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北京市举行了一系列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北京市举行了一系列文化庆祝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市50家专业演出场馆举办了398场演出;全市文化系统共举办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活动480项。

节日期间,北京市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照常向广大市民开放。写春联、送福到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类充满年味和传统中国文化元素的活动也在各区文化中心和街道上演。各区图书馆、文化馆紧扣区域文化特色,营造节日氛围,推出180项活动。北京市政府还向首都市民免费发放了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市民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

(改编自国际在线刊文《北京市春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冰雪庙会与传统文化齐争鸣》)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

材料三: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网购年货、春运“逆向迁徙”、视频拜年、春晚“摇一摇”抢红包、网络年夜饭……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换代”,虽然其仪式活动在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仍然鲜活。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在适应新时代年俗变革的过程中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物随心转,境由心生”,醇厚的年味,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全家人齐聚一堂,于亲情的浸润之中尽情交融,就是最有滋味儿地过年。当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春节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得到承袭。

(改编自荆楚网刘鑫《不同的“年味”,同样的“情怀”》)

材料四: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传统节日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相较而言,民众对西方节日更有参与热情;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挤占了传统节日的“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敬畏之心大大降低,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大缩减;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退让给现代生活方式。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为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提供路径。传统节日发展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其能融入当代社会,其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舆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舆论助推,家庭实践,群策群力,为传统节日的当代发展保驾护航。

(改编自王凤美《传统节日的当代适应性研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北京2019年春节文化活动有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B. 根据“春节旅游消费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力指数逐年上升,这说明居民观念发生变化,春节旅游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C.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它的更新换代更多体现在仪式活动的变化上,我们要做的是丰富年俗活动的形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D. 材料三认为,相较于某种特定的节日表现形式,全家人的欢聚、亲情的浸润更为重要,所以在丰富年俗形式的同时,更要重视情怀。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398场演出、480项活动的举办,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的免费发放,主要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以增加北京的年节气氛。

B. 如今的春节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文化展览、抢红包、微信拜年、出门旅游等活动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而备受青睐。

C. 根据“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图,我们能够得出一线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力指数领先,其余各线城市依次降低的结论。

D. 只要政府、媒体和家庭个人群策群力,保驾护航,就能使传统节日融入当代社会,使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应如何传承和发展年俗文化。

 

1.A 2.C 3.①开展包含中国年俗文化元素的多元文化活动;②利用互联网给传统年俗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变革中延续传统年俗的内涵;③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④不拘泥于特定表现形式,注重情怀;⑤加强政府引导,发挥舆论助推功能,调动家庭实践的积极性。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不正确。根据材料一文意,“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可见,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等不属于春节传统文化活动形式。另外,审视材料一选文标题,亦可知。故选A。 2.试题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主要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不正确。根据材料一文意,这些活动面向北京市民,并不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B项,“已经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形式”不正确。根据材料四内容“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退让给现代生活方式”分析可知,传统节俗只是“退让”,并没有被取代。D项,“只要……就”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传统节日发展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其能融入当代社会,其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舆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舆论助推,家庭实践,群策群力,为传统节日的当代发展保驾护航”分析可知,“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 3.试题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应如何传承和发展年俗文化”,结合“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北京市举行了一系列文化庆祝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分析可知,开展包含中国年俗文化元素的多元文化活动;结合“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分析可知,利用互联网给传统年俗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变革中延续传统年俗的内涵;结合“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在适应新时代年俗变革的过程中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可知,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结合“醇厚的年味,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全家人齐聚一堂,于亲情的浸润之中尽情交融,就是最有滋味儿地过年。当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春节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得到承袭”分析,不拘泥于特定表现形式,注重情怀;结合“传统节日发展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其能融入当代社会,其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舆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舆论助推,家庭实践,群策群力,为传统节日的当代发展保驾护航”分析可知,加强政府引导,发挥舆论助推功能,调动家庭实践的积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自尊自重,也是尊重他人。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自己有尊严,别人也有尊严;“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今天,形成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倡导互相尊重人格仍然非常必要。

②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己主要是克己,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而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③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节选自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论语》记载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先问伤人了没有,足以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就确立了人本理念。

B. 孟子认为,“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者的尊重,更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

C. 孟子的话说明,人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自己有尊严,别人也有尊严,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D. 形成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今天倡导互相尊重人格的基础,体现的仍然是人本的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通过《论语》《礼记》中的记载,阐明了中华文化从西周就确立了人本理念的观点。

B.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的内涵,并指出要通过良性的转化和发展使儒家思想的精华在今天继续发挥作用。

C. 文章第三段重点论述了中华精神的伟大就在于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

D. 本文三段话分别从人本理念的确立、“仁”的核心内涵及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方面论证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将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B. 对儒家的思想精华,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

C. 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与西方自然观形成了主客观的对立。

D. 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既强调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还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其实质并不矛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 31 岁的医生因过度劳累在医院值班室不幸去世,当地卫生部门发文号召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该医生高尚的职业献身精神值得点赞,有人认为好好活着更有意义,有人则认为职工的身心健康才是卫生部门首先应该关注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学”即多闻多见,兼有“知”“行”之义,既要懂得道理,又要注重实践:“习”即练习、复习,也有“行”或“实践”的意思。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孔子____。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熟读《诗经》三百篇,把处理政务的工作交给他,他做不到通达:让他出使外国,他不能独立地处理外事。这样即使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在后人看来,_____。南宋的朱熹就说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心理学家所做的关于问题位置效应的测验。他将被测试的中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问题呈现于阅读前;乙组问题呈现于阅读后;丙组单纯阅读,无问题呈现。阅读之后进行两种测验:一是对预设问题进行测验,所得结果代表有意学习;二是另设问题进行测验,所得结果代表偶然学习。请用文字对下列图表的测验结果进行概括说明。不超过12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斗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北斗展区,生动诠释了这句在北斗圈内大家都      的话。

9月5日至9日,北斗应用展区      。说起“北斗”,大家首先想起的都是导航功能。但你可曾想到,随着北斗技术的逐渐成熟,这一“高精尖”技术正在跳出单一军事用途,为城市燃气、电力电网、智慧交通提供精准服务,与你我的生活      。正如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所说,北斗之用,可谓     

借助北斗系统可以解决如何监测燃气管道、构筑安全屏障这个难题。北斗可以对每段管道进行精准定位,动态监测腐蚀情况,同时对腐蚀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生成管网腐蚀图、防腐层综合统计情况等,通过提供精准位置和数据支撑为管道管理和维修提供依据。

北斗系统可以助力物流,缩短“时空”距离。在网上订了生鲜、餐饮;70.5%的用户不希望配送时间超过30分钟,还有一些用户希望配送时间能缩短到10分钟以内。这个时候,快递小哥可以求助于“北斗”。据专家介绍,时空技术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功能,能够解决精准送达、快速运输、供需关联,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全流程跟踪。在物流运输车上安装北斗导航设备,可以对车速和路线进行实时监控,保障驾驶安全。结合北斗系统的地理位置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挖掘,能够定制仓储和站点急需上门接货的位置信息,定制服务线路、提高物流效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了然于胸    熙熙攘攘    休戚相关    无所不在

B. 耳熟能详    人头攒动    休戚相关    无孔不入

C. 了然于胸    熙熙攘攘    息息相关    无孔不入

D. 耳熟能详    人头攒动    息息相关    无所不在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我们要采取措施的时候,就意味着发现腐蚀临近危险值

B. 我们要采取措施,就意味着发现腐蚀临近危险值

C. 一旦发现腐蚀临近危险值,就意味着我们要采取措施

D. 一旦腐蚀临近危险值被发现,就意味着我们要采取措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时空技术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功能,能够解决供需关联、快速运输、精准送达等问题,实现全流程跟踪,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B. 时空技术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功能,能够解决供需关联、精准送达、快速运输,实现全流程跟踪,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C. 时空技术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功能,能够解决供需关联、精准送达、快速运输等问题,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全流程跟踪。

D. 时空技术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功能,能够实现全流程跟踪,解决供需关联、快速运输、精准送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