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刚坐上轮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突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哪些感悟?请分享你的认识,鼓励那些遭遇不幸的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珍惜当下 “在下一秒钟,命运如何转动,没有人会晓得。” 每每听到这动人的旋律,心中总会感慨万分。的确,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谁也不能预料;相反,珍惜当下的美好,我们却会收获很多唯美的记忆,心中感到充实与满足,去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珍惜当下吧,我们会收获“最大的麦穗”。 记得苏格拉底曾经让学生们去麦田里寻找最大的麦穗,规定只许一路走下去,不能返回去寻找。于是学生们沿着麦垄一步步走向对面,身旁个个都是大麦穗,但却不知哪个是最大的。他们都认为前方肯定有更大的,却不曾想,当他们迈出麦田的那一刻,手中空空如也,没有人找到那最大的一穗。苏格拉底笑了,“麦田里到处都是‘最大的一穗’,但你们却总想着前方还有更大的,于是你们的手里空空。”是学生们没有珍惜当下的那一穗,从而错过了那“最大的”;恰想,当看到那大麦穗时,将之摘下珍惜,那便是你人生中“最大的麦穗”吧。珍惜当下,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便会收获那“最大的麦穗”,正是因为没有珍惜当下,他们才错过了无数良机。 珍惜当下吧,我们会品味内心的满足。 李白自那日摔门长安城,便开始随情畅饮,纵酒高歌。他是向往入世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但在仕途上的不如意阻挡了他的指点江山,却成就了他内心的满足。无官一身轻,他珍惜当下的闲适与不羁,大醉三百篇,“举杯邀明月”,在高楼上起舞,于瀑布前当歌,用那当下的豪情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太白珍惜这难得的当下,自在而充实;也正因为他珍惜这当下,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累累大作,便有了“诗仙”的美誉。似仙般的生活,是满足的生活。 珍惜当下吧,我们会谋划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未雨绸缪,顾名思义,就是在未下雨的时候准备下雨时的状况。这便是珍惜当下的空闲,去努力为明天付出。多少有成就的人,正是珍惜当下,才辉煌腾达。鲁迅曾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他正是珍惜当下,才有了笔下那生动的孔乙己、那动人的故乡,才有了中国的新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当下”,是禅语,意为瞬间。只有珍惜当下,才能把握一生的时光。最美好的记忆永存当下!珍惜当下吧,唯美的记忆环绕于心间,充实而满足,抬头望,未来更加美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十分明确——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哪些感悟?请分享你的认识,鼓励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 本题的材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病隙碎笔》中一段话:“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突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段话是史铁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人生的切实感悟与人生智慧。根据材料可知,最初,史铁生因疾病坐上轮椅、他伤心绝望。之后又生褥疮、患上“尿毒症”,一次比一次更精糕的经历,让他觉得之前的时光也是好的。最后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每一时刻都很幸运,应该把“幸福的底线”定的低一点,也就是懂得满足,才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名利是身外之物,我们应该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二是灾难无法预测,但要有时刻准备应对灾难的积极心态。题目给出的任务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分享认识,二是鼓励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所以所写文章的观点应该是正面积极的。 参考立意: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1)珍惜当下的每时每刻;(2)应该乐观甚至敬畏地对待不幸;(3)放低幸福的底线、幸福源自内心;(3)知足者常乐;(4)灾难无法预测,但要有时刻准备应对灾难的心态;等等。 行为结构安排:首先拟直接点明或者隐含观点的标题——《珍惜当下》,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然后由歌词“在下一秒钟,命运如何转动,没有人会晓得”引出自己的观点态度——珍惜当下的美好,我们却会收获很多唯美的记忆,心中感到充实与满足,去成就更美好的未来。正文主体部分采取并列式结构,从“珍惜当下,我们会收获‘最大的麦穗’”“珍惜当下,我们会品味内心的满足”“珍惜当下,我们会谋划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结尾进行总结,指出只有珍惜当下,才能把握一生的时光。最美好的记忆永存当下!然后紧扣中心论点发出号召——珍惜当下吧,唯美的记忆迷绕于心间,充实而满足,抬头望,未来更加美好。 相关素材 1. 留在记忆深处的一切像沙漏般滑过我们的思绪。我们想着“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念着“一切都不会过去”。因此,我们只需要: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种豆南山下 古人中崇尚山水,眷恋田园的便不得不提到东晋诗人陶渊明。一贯之中,他总是向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归隐生活。他虽无寄情山水的哀怨之情,却有活在当下的快活之感。一心只染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安逸。陶公他没有追往过去,也并没有向往未来,他只是单纯地隐于山水田园之中。或许,他就是做到珍惜当下,把握现在的古之第一人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很难想象诗人杜甫被贬之后过的是什么日子,只记得他笔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月夜之景,却也难求他“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乐观旷达。他安于接受生活窘迫的现实,不为自己的政事所牵累。也不曾向往将来生活会怎样,只求在这茅草屋中安度晚年,过着安心舒适的生活。似乎晚年杜甫也学会了珍惜当下,把握现在这个道理。 天生我材必有用 很多人能如诗仙李白一般豪放不羁?他一生淡泊名利坚持认为“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道理,他曾与岑夫子、丹丘生一同烹羊宰牛,在山林之中“将进酒,杯莫停。”如此逍遥自在,快活于天地之间,对着艰险的蜀道他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一生哪有摧眉折腰?还看九万里风鹏正举,喜笑悲歌气傲然。他不回想过去,不展望未来。他只求与友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也印证了那句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2. 在人生的不同的阶段中,总会经历一些大大小小的事,这些事也许是正在拥有的,也许是已经错过的。拥有的,总有一天会失去;错过的,总是在抱憾。当失去的时候,我们总会悔恨自己在拥有时没能好好珍惜,“如果还有一次拥有的机会,那我一定会好好珍惜”。人总是这么可悲的想,当下一次的拥有降临时,这次拥有的是与上次不同的。而这次的拥有只会让人陷入其中,而真正懂得珍惜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如果懂得珍惜,学会珍惜,那么,就算这次的拥有失去了,你也不会心存遗憾,而会对自己说:“这次的拥有让我感觉很幸福”。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心中必然会多了份甜蜜的回忆,这样的回忆是那些不会珍惜的人永远没有的。 懂得珍惜的人才是真正成熟的人。他们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而会乐观积极的对待生活。他们会感受到人生的乐趣,更好的生活。他们会珍惜当下的东西,不会太长久的考虑。惟有珍惜当下,才能更好地拥有。惟有更好的拥有,才能更好的生活。惟有更好的生活,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 3.我就生活在这里,没有完美新世界,没有需要等待的未来,没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过跟谁比较才能判断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静《看见》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要珍重新生的一天。不要想一年后、十年以后的事情。想今天吧。不要空谈理论。一切理论,你看,即使是谈道德的,也不是好东西,都是愚蠢的,有害的。不要勉强生活。今天就该好好活下去。要珍重每一天。要爱每一天,尊重每一天,千万不要糟蹋一天,不要妨碍开花结果。要爱像今天这样灰暗苦闷的日子。——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树,守静,向光,安然,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的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黎戈《私语书》 所有时间时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公司售后服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安徽省树人中学90周年校庆公告的部分初稿 ,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九十载梦想传承,芳华赓续。2019年,树人中学将迎来90周年诞辰,学校将秉持“隆重、简朴务实、创新”的原则,于国庆佳节期间组织召开一系列校友联谊和学术交流活动。到时,我们热切期盼历届校友重返敝校,诚挚邀请各界宾朋拨冗惠顾。让我们相约2019年10月2日,在灵秀的寿屏山下、美丽的清远河畔,畅叙情谊,共襄盛典,同谱华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一个产品网售额占全国超两成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引发广泛关注;在福建莆田鞋城,白天           ,夜晚却是卖假狂欢。不少厂商打着原单真标的旗子,装着耐克的盒子,但掩不住          的里子。“山寨”并非新话题,但痛疾不愈,引人忧思。

这些“山寨”产品,“假"得可恶却又“真”得可怜。与30年前温州“纸皮鞋”厂商             的是,这些“代工2.0时代”的厂商,(          )。有时仿品质量甚至优于正品,却仍走老路“蹭名牌”,这正是令人痛心之处。

近年来,政府部门与电商平台的打假力度一年胜过一年,被抓的造假者人数大幅增加,公开销毁假货的示范活动也明显增多,高仿生意的空间受到空前“挤压”。但一些地方制假售假          ,这暴露出商业伦理的集体滑坡。这其中固然有制假者贪赚快钱的原因,但也有当地政府和电商平台的默许纵容。源头打假不力,销售地和网上的打假就会变成“打地鼠”。“监管发力”只会沦为一句空话,等到制假规模壮大之后,不仅连根拔起愈加困难,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只是以某个品牌,而且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为代价。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门庭冷落    鱼龙混杂    泾渭分明    我行我素

B. 门庭冷落    鱼目混珠    大相径庭    依然如故

C. 人迹罕至    鱼目混珠    泾渭分明    我行我素

D. 人迹罕至    鱼龙混杂    大相径庭    依然如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A. 有的具备真技术、好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有的因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

B. 有的因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有的具备真技术、好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

C. 有的制造出的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是因为具备真技术、好设备;有的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是因为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

D. 有的因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往往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有的具备真技术、好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 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只是某个品牌,而且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为代价。

B. 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是某个品牌,而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

C. 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是某个品牌,而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为代价。

D. 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只是某个品牌,而且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规多用于离别诗中,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和《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都用了此意象。

(2)李商隐在《锦瑟》中创设出阴阳冷暖无比美妙的意境,展现诗人高洁的情感和无尽的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也是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④杳冥,指穷高极远的苍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倒装,点出湘灵善于鼓瑟,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 “冯夷”“楚客”二句,突出瑟音巨大的感染力。一个“空”字,点出水神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的楚客,领略了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不忍卒闻。

C. “流水”“悲风”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地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D. 最后两句以静写动,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明净、静谧,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2.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