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800字左右。 ①甘相伟,1982年出生于...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800字左右。

①甘相伟,1982年出生于农村,高中辍学去打工,当过建筑工、推销员,2007年到北京大学做保安。北大保安是“三班制”,甘相伟每天八小时工作之外,拼命地读书、听课。在2008年北京市成人高考中,他被北京大学成人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成为燕园学子。毕业后,他到中学做过图书馆管理员。目前,他就职于武汉传媒学院,担任辅导员。这个职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与大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树立理想和信念。作为教育者,甘相伟希望把过去十年间,北大传递给他的精神气质——社会责任感、对精神境界的追求、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甘相伟的经历给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②有一首歌唱道:“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旋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分享海的欢乐……”

这段歌词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想象和思考?请以“我是祖国的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提示:“我”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即可,字数不限。

③刷新,指刷洗之后使之变新,比喻突破旧的而创造出新的。

请以“刷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示例一:努力成就梦想 相信大家对刘翔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吧,但对刘翔这个人又了解多少呢?其实刘翔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打破了世界纪录,更因为他的刻苦精神。 2007年7月12日,刘翔以完美无缺的起跑和途中跑跟栏间技术的运用三大绝对优势,打破了尘封存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那一刻,刘翔兴奋地尖叫,真是欣喜若狂!是啊,刘翔为这一天的成功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汗水,又有谁知道,在这辉煌的成就背后,饱含了多少辛酸。有句歌词说的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刘翔用他的不断拼搏,为中国男子110米跨栏画上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12秒88!刘翔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3年来的纪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读着刘翔的感人事迹,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班的“体育女将”任荔。她是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和刘翔一样是学跨栏的。每天清晨和傍晚,我们总能在操场上看到任荔苦练的身影。 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上体育课,只听“哗啦”一声,循声看去,原来是任荔在训练时不小心栽了个跟头,身后的几个栏架全倒在了她身上,我们吃惊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任荔已经迅速地爬起来,拍去身上的尘土,扶好栏架,开始训练了。她的眼里没有痛苦,只有一种坚定与必胜的信心。那神情好像在向眼前的栏架宣战:总有一天,我会战胜你,征服你的!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伴随任荔走过了一个个春秋。今年,任荔有机会参加海门市体育竞赛,得到这个名额,她如获至宝,每天的训练更加努力和投入了,甚至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任荔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用汗水换来了成功。 在她比赛归来的那天,我采访了她:“为什么你在田径队待了那么长时间,却能始终多年如一日地辛苦训练,难道就没想过放弃吗?”她微微一笑,说:“训练那么苦,放弃的念头当然有过,但每一次想到‘天道酬勤’这四个字,我就立刻振作精神开始训练,更重要的是,我进田径队,就是为了能在赛场上大显身手,为了成功,我不会放弃。”听到这儿,我打心底里佩服任荔。 没错,“努力成就梦想”,在“世界飞人”刘翔和我们班体育健将任荔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示例二:我是祖国的接班人 花草在太阳的庇护下,才能茁壮成长;鱼儿在细水的保护中才能快乐生活;而我们,在祖国母亲的呵护中,才能勇往直前。 我们,本是一颗种子,在园丁的培养下我们从种子里冒出了尖,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下,我们成了美丽的花朵,每天享受雨水的滋润,享受太阳给我们的温暖。每天享受太阳的恩惠,渐渐地,我们成了一棵棵大树,成了支撑房屋的栋梁。 从小,就听说了周恩来的故事,从知道他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一句话便深深烙在了我的心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知道了他的伟大抱负,我心中的那颗“野心”也油然而生:我要成为一代叱咤风云的人物,我也要有他那样的抱负。对啊,谁不想成为一代伟人呢? 现在的“巨龙”正腾飞在万里之上,它正值少年,生龙活虎,将干出更大的一番事业。不过现在这腾飞的巨龙全靠那些优秀的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啊,看,为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些人,哪个不是叱咤风云的呢!! 中国一任主席毛泽东,两弹元勋邓稼先,提出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等,都是我们为之自豪的人物;再来瞧瞧,以前的破烂样不见了,现在的可是各式各样的楼房了,快别说,连最重要的“穿”都在发生改变,现在我们穿的衣服,在当时,就算把中国翻过来您都找不到。以前,大家说的是什么啊?是“土话”,而现在呢,人人会说“普通话”,就连老人现在都在学英语呢,利用“hello打招呼,利用goodbye说再见”。呵,着中国可是发展神速啊!! 哎,在现在这个知识当家的社会,不读书可不行,可读书不努力也不行,所以你,要想成为人上人,就必须在知识这方面名列前茅。在我们这一代,有的是祖国的栋梁,中国的发展不就得靠我们吗!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现在明白我们对祖国未来母亲来说是多么重要了吧! 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示例三:刷新 好不容易赶上一个大好晴天,正适逢无课,便出门去散散步,静静心,一切平静安好。 不知是否是心情调皮,天比往日的更蓝更清晰,几朵清新的白云小舞在这清澈的舞台之上,空气中除了久久不散去的灼热外,又添了几许芬芳。在这大好环境之间,我又怎可不留心身边的点滴细节呢? 太阳的火舌灵巧地添到了我的脸庞,那阳光刺眼极了,我下意识地举起了手中的遮阳伞,任凭那刺眼的光照在宽大的伞面上。我走到了树荫下,感谢这巨大的绿色太阳伞带予我们的阴凉,在这同时,地上一个个发光的小光圈用它们温和的光亮引来了我欣赏的目光。将手伸出,一个光圆便从地上飞快地飞行到了我的手掌上,这是一种可爱的太阳温度的传递。正欲细细观察,可这顽皮的目光却又有些不争气地来到了湖面上。这湖看不见底,所以不浅却也不清。湖面波光粼粼,那湖边的楼房,方顶的,尖顶的,高的,矮的、胖的一个个都像在照镜子一般,都在水面上望见了自己的孪生兄弟,个个儿长得一模一样,清晰、鲜艳的色彩钻入我的感官,这就好似一幅画儿,一幅由人类与自然协作完成的巨大作品!进了超市,待我出了大门,天色已晚,一眼便是那霓虹灯,俏皮的色彩想不关注都困难呀! 这一切,可不都是各种光吗?大自然的阳光与人类制造的光,似乎这光太寻常了,以致于我们平日里已是感觉不到它,默默为我们效力的奉献与它无语的存在了。可这之前如梦的画面也仅是我所猜想的,事实似乎与之相差了太多太多。 出门后,阳光的确刺眼,我也的确撑开了手中的遮阳伞,可我想到的却是这阳光的白光是由光的色散证实,这一段物理介绍。待我走到树阴下,并未感到树阴的好处,只联想到了那光的直线传播才构成的影子即树阴的形成。那树阴下的小光斑迅速在我脑海中翻转:这是小孔成像!湖面那一眼望去如诗如画的美我也视而不见,完全失去了想体验的看美景惬意感受,湖面的倒影告诉我,那是光的反射。哦!我的天,这的确是光!可似乎这并不是我想到的。于是我走进超市去感觉另一种自由购物的放松。可出门霓虹灯便又将信息引入大脑皮层由稀有气体组成,约占到空气的0.94% 我的直觉果断地告诉我,我原有的景物欣赏观轰塌了。 我被自己吓住了,我是考多了,听多了,走火入魔了吗?难道我不能像从前一样了吗?这是有多不可思议,又是有多么悲伤呀! 可事实告诉我,似乎在某一时刻定点刷新了自己,就如同电脑一般。电脑的刷新会带来流畅的网络,那么我的刷新又会带来什么? 一个全新的自我!乐观主义告诉我,我的刷新虽抹去了我从前的欣赏观,却带来了我对知识的生活运用,并熟练了这些知识,也是一种不错的改变,刷新自我是个不错的选择。 倘若你还在为无意中刷新了自我而烦恼,大可不必!尝试了解你各种观念新程序的用处,你会有新发现。 倘若你还在为自己学习的生活运用度不够高而烦恼,别!尝试刷新自己吧!等待你的是黎明。 刷新自己,这不会是个错误的选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共有三个题可供学生选择。解答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三个小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题来写作。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 第一题材料为北大保安甘相伟的经历。首先分析材料,材料中关键句“出生于农村,高中辍学去打工,当过建筑工、推销员,2007年到北京大学做保安。每天八小时工作之外,拼命地读书、听课”、“北大传递给他的精神气质——社会责任感、对精神境界的追求、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立意:两个角度:1、从甘相伟的角度立意,他坚持学习,改变人生的经历从坚持、坚守、追逐理想;2、从北大的角度立意,北大的开放和包容给底层小人物的希望等。 素材:1、“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教育。教育是人的现代化最核心的要素,保证教育公平,尤其是托起底部的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意义更为深远。2、刘伟:另类“钢琴天才”,2010年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燃起了一颗璀璨的新星,他就是刘伟。3、江志国:守望“麻风岛”,曾经,麻风病为不治之症,人们常常闻之色变。然而,62岁的江志国却以守护“麻风岛”的信念独自坚持了三十多年,并在这样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第二题是半命题作文。由我和我的祖国歌词引发的联想、想象和思考?本题写作的空间比较大,提示:“我”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立意:可从祖国和我的关系,祖国对我的影响。祖国的发展变化让我产生了什么感受等角度立意。 素材:1、杨振宁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拥有一颗中国心,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要用研究来回报祖国。钱学森在美国学习了很多知识,显现出了过人的才华,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助手,事业青云直上。但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在美国的百般阻扰下毅然回国,为祖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成为一代导弹之父。2、2008年5月12日,一个让人震撼的日子。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情就是命令,全国人民,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百姓,无一不用自己的骨肉亲情和血肉之躯铸就一座生动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第三题属于给材料命题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话“刷新,指刷洗之后使之变新,比喻突破旧的而创造出新的。”这句话的关键在“突破旧的创造出新的”。 立意:1、既要勇于创新,同时又要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写作时可以典型事例来具体论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指出如何进行创新,提醒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创新”的误区。文章结尾以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强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以创新带来改变立意。3、只有创新,才能改变人生。 素材:1、德国歌德“要成长,你必须独创才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特色就是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是科学研究的本色”袁隆平。2、上海吴江路就有一家老报纸馆专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文汇报》等老报纸,20世纪60年代的普通报纸,每张要卖218元,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普通报纸,每张也要卖128元。那些按理说没有收藏价值的普通旧报纸居然还卖得挺火。原来,商家打出的宣传是这样的:为自己或者是亲人买一份生日老报纸吧!颜色已发黄的老报纸配以充满怀旧情调的包装,就有一些历史韵味。3、索尼成功的奥秘(企业创新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索尼:研究使它与众不同”,这句被公司奉为座右铭的格言,正是索尼成功的最大奥秘所在。从20世纪40年代末公司一开张就提出“做别人所没有做的事,研制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新产品”。工作中,研究新情况,发展新技术,开辟新领域,占领新市场,先人一步,以期胜人一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80字左右。

①从下列汉字中任选一字,说一说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你对它的理解。

②用“守财奴”称呼《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用“凤辣子”称呼《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既形象生动便于传播,又扣住了人物性格的主要特点。请你用这种方法从《平凡的世界》《呐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个人物为其命名,并阐释理由。

要求:命名恰当,阐释具体。

③习近平在2019新年贺词中说:“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请你以“七十周年,与国同梦”为开头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长毋相忘

①我有一个学生,她先到澳洲,后到英国,如今暂时栖泊在加拿大。飘泊的成果是英语说得像流水一样畅快,举止温柔舒曼,很有些欧美气味。可是这些年,总是会在假日里到唐人街去买些字帖、笔墨。她的才华并不在把笔挥毫上,她只是喜欢字帖里古典的气息。

②我想起秦汉瓦当、竹简上让人心跳不已的四个字——“长毋相忘”。这是怎样的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啊!

③有时我总是想,一个人的信念被遏止,譬如不让我纵笔泼墨,沉醉于这千年的回声里,日子将是何等昏暗。有时候出长差,宾馆舒适的环境只能看看电视,我明显地感到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了。这使我生出几许恐慌来。可以消遣的娱乐场所无处不在,却从来没有一处摆上文房四宝,让这些痴迷于翰墨的游子放牧心灵。于是时间一长,心绪就纷乱,惶惶然急着赶回,步入书斋,倒上一缸子墨汁,拈起那杆已经枯干多日的羊毫,痛快淋漓地埋头狂写,不知今夕何夕。

④人是很需要有一种牵挂的,并且要用精神浇灌使之精湛和持久。从一些过往的人事中,看多了模模糊糊的剪影,时而宦海沉浮时而艺苑张帜,这种嗜好的游移性是越来越频仍了。转眼春风化为秋月,才知凡是触及过的仅得皮毛之相。有一段时间我感悟《论语》,一直很回味孔夫子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矢志传经布道的执着。孔夫子毕竟是凡人,根本想不到以后会受封圣人。凡人有踌躇满志时,也就有心如死灰时。孔夫子有时也哀叹吾道衰也,有时也恨恨地骂,好像真的就甩手了之,其实只是说说而已。现在,很多人看到了萦绕在孔庙上空的光环,却看不见孔夫子当年的持守。

⑤在都市,每到周末,总会看到不少家长载着小孩,背着琴袋、画夹,提着笔墨、颜料,去学手艺。而我没有兴致教这些孩童,他们的监护人总是希望早日学成,眼神里闪烁着催促之光。他们没有耐心通过逝去的古代名家的遗留笔墨,回归到遥远而又寂寞的意境中。我只想循着自己的思路,培养一种兴趣,让其随时日推移而长,顺其自然地延伸,如听松风天籁,如观山光水色。这就是艺术生命的自然律。我听过《击壤歌》,见过那些带着泥巴气味的乡村人,他们该播种时播种,该收割时收割,该耐心等待时则和土地上的植物同在岁月中不急不躁地守望。他们面对好年成不喜,面对坏年成不忧。在他们看来,有了好的光景也必然有不好的年成,五个指头伸直了还不一般齐呢。那么,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吧。他们心目中没有搏一把就走的怪念头,他们缠系着最久远的亲情:人与土地长毋相忘。

⑥再回到艺术的话题上来吧。有着几千年积淀的古典艺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今人所把握呢?人总是希望一生更多地拥有,只是,不经磨难而拥有,则多半易逝。有几次我走进北方几家大的书画社,看到了名人之后的丹青,笔墨太平庸了,却在落款处都标明与祖上的亲缘。这是何等的笨拙呢。在我的印象中,父子同嗜一艺,子跃居其父之上的终归是少而又少。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算是走出了其父的影子,而后来的欧阳通之于欧阳询、苏过之于苏轼、米友仁之于米芾,大都在前辈荫庇下讨生活。他们缺乏筚路蓝缕的拓跋精神,屋下架屋床上叠床,大气象萎落成了小格局。

⑦有一些质量充实的生命,要最后离去,不为我们琢磨,真是很难很难。这对于人们追逐时尚的天性来说,未免是一种悖反。时尚的追逐,显然容易多了,这支有声有色的队伍始终是以狂欢的状态行进的。而人,难以破开迷雾飞升。苏东坡活了大半辈子,最有价值的就是悟出了这个道理。远离,是对古典更真切的亲和。相对的控制力量被摆脱,那种支配艺术的利益、欲望会相应地远去,守护精神家园的愿望会愈发坚韧起来。曾经有几次,在偏僻的乡村,我看到了出手不凡的墨迹,贴在破旧的祠堂的柱子上。书写者远离文化中心,远离都市名人,却凭着由衷的喜欢,常常是晚饭毕,扯来几张旧报纸垫着,再放上一张毛边纸,不计新墨宿墨,不择笔尖笔秃,畅畅快快地写去。不知不觉,平平淡淡地萦回着田园牧歌。

⑧那些湿漉漉的古典情绪,期待着梳理和归位,还有些在喧闹的季节里走失了,需要找寻。青年时代的热烈和自信,也掺和着目空古人睥睨古典,似乎古人的笔墨也没有那般神奇。如今我们知道穿过古典的皮表很难,更不消说在古典的内核漫游了。我们为自己找到了理由,爱归咎于外界的诱惑呀,困扰呀,是它们使我们的精神锋芒如此疲软。如果从个体生命来剖析,我只能固执地认为,是元气流失了。人身上原来充足的精气神,漫漫旅程上,这儿滴漏一点,那儿跑冒一点,待用于自己喜爱的古典艺术上,已经力不能穿鲁缟了。养气从来为文人所重,老庄提醒过“万物无足以铙心”,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都在于提升净化人的自然生命,去除生理过分的欲求。当时光老人的巨手叩动我中年的心扉时,“删去平生多余事”的念头就转化为渴望。安宁清明中,我觉得自己仿佛坐落在古典的层面上,大量流逝的时光在这里汇聚,隔着老远的距离,可以察觉到古贤人正无声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⑨每晚睡前,我总是取出枕边的一本《汉简书风》细细玩味,让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长久相守,长毋相忘。

(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擅长提按的手指变得荒疏    荒疏:因缺乏练习而书写生疏。

B. 这种嗜好的游移性是越来越频仍    频仍:频繁,连续不断。

C. 睥睨古典    睥睨:斜眼看,心虚、畏惧。

D. 飞扬的思绪湮没在已逝的久远里    湮没:沉浸,浸润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以学生喜欢字帖、笔墨中的古典气息开篇,第⑨段以“我”细细玩味《汉简书风》收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B. 文章第⑤段写不少家长周末载着小孩去学书画,其用意主要是批评都市人揠苗助长,急功近利,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的现象。

C. 文章第⑥段中“王献之着实是好样的”一句赞赏了王献之不攀附祖上亲缘,摆脱父亲影响,肯历磨难,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D. 文章第⑧段引用老庄和孟子的言论,意在强调涵养元气能使人去除生理上过分的欲求,执着于古典情绪的梳理、归位与找寻。

3.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动词运用精妙,请结合文意进行赏析。

4.文章第⑤⑦段都写到了乡村人的生活,内容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5.本文题目“长毋相忘”有多重意蕴,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文原句。

(1)古诗文中常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作者内心的感慨。《氓》中运用这种手法来写“氓”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婚前是“总角之宴,__________”;婚后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陆游《钗头凤》中运用这种手法抒发被迫离异的痛苦:上片写往昔夫妻偕游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下片写夫妻被拆散后唐婉的憔悴,“春如旧,人空瘦,__________”。韩愈《师说》中运用这种手法写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的差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今之众人“________,而耻学于师”。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则将“人之相与”时“静躁不同”的表现做了对比:静者“__________”,躁者“__________”。

(2)好友倾尽全力参加竞赛,最终却未能获得理想成绩,这时你可以用王安石的名句“____________”劝勉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劣:笨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B. 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C. 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D. 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2.“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B.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C.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D.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秦观《好事近》)

3.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陶渊明的影响较大,有论者对其作如下评论:

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夫仁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

(注)①执鞭之士:市场的看门人。

从以上文字看,孔子与董仲舒的义利观有何不同?试作简要评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