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梦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梦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作者林景熙,宋末诗人,宋亡不仕。

1.“愁”是本诗的诗眼,请分析全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愁”的。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

 

1.“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第一句,描写梦醒时荒凉的旅馆中见到的秋夜月色,渲染心中的悲愁。第二句,用砧声来表现客居的羁旅之愁。第三四两句,用深夜不眠,表现了诗人怀着心事的愁苦。 2.①通过写鸥鸟深夜未眠,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的内心愁苦。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②以“未眠鸥”自比,表现了诗人不问世事的悠闲背后的无奈。(相传白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白鸥喻心志之悠闲或隐逸之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愁’是本诗的诗眼,请分析全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愁’的”,这属于炼字题,所炼之字是全篇的眼,这就需要考生从全篇着眼,分析每一句与“愁”的关联,或者说每一句是如何来体现“愁”的。从诗歌标题和注释来看,“梦回”即“梦醒”,结合注释“宋末诗人,宋亡不仕”可知,这“梦回”之中有幻境旋灭之感,有异乡漂泊之苦,其中已经有了“愁”之所在;诗歌第一句“梦回荒馆月笼秋”描写了梦醒的时间、地点与四周的环境,“荒”“月”“秋”等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景中有情,渲染心中的悲愁;次句“何处砧声唤客愁”中,“客愁”直接点明流离之愁苦,而“砧声”更是唤起诗人的客居羁旅的愁苦;“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这两句用深夜之景来写自己难眠,以难眠来体现诗人那满怀心事的愁苦。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然后找到“未眠鸥”这一形象,分析其特点,尤其要注意诗歌中“鸥”这一形象通常的意蕴以及加上“未眠”二字传递出的信息,再结合诗歌的背景来分析即可。相传白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所以诗歌中常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或隐逸之情怀,从本诗来看,“水寒更有未眠鸥”,由深夜中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鸥鸟可知,诗人至夜深仍是未眠,以鸥鸟的未眠来衬托诗人的辗转反侧,流露内心之愁苦;含蓄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愁苦思乡之情;结合注释“不仕”可知,此处提到“鸥”还有自比之意,借鸥来体现自己不问世事的悠闲状态,而“未眠”二字又传递出这悠闲背后的无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元琰,虢州阌乡人,隋礼部尚书希曾孙也。初生时,数岁不能言,相者曰:“语迟者神定,此必成大器也。”及长,伟姿仪,以器局见称。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载初中,累迁安南副都护,又历蕲、蒲、晋、魏、宣、许六州刺史,凉、粱二都督,荆府长史。前后九度清白升进,累降玺书褒美。

长安中,张柬之代元琰为荆州长史,与元琰泛江中流,言及则天革命议诸武擅权之状,元琰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及柬之知政事,奏引元琰为右羽林将军。至都,柬之谓曰:“记昔江中之言乎?今日之授,意不也。”乃结元琰与李多祚等,定计诛张易之兄弟。及事成,加云麾将军,封弘农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仍赐铁券,十死。

俄而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元琰觉变,奏请削发出家,仍辞官爵实封。中宗不许。敬晖闻而笑曰:“向不知奏请出家,合赞成其事,剃却胡头,岂不妙也。”元琰多须类胡,晖以此言戏之。元琰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请,不徒然也。”晖知其意,瞿然不悦。

及晖等得罪,元琰竞以先觉获全。加金紫光禄大夫,转卫尉卿。明年,李多祚等被诛,元琰以曾与多祚同立功,亦被系狱问状。赖中书侍郎萧至忠保明之,竞得免罪,又转光禄卿。景云中,抗疏请削在身官爵,回赠父官。中宗许之,乃追赠其父越州长史。睿宗即位,三迁刑部尚书,改封魏国公。开元初,拜太子宾客致仕。六年,卒于家,年七十九。子仲嗣,密州刺史;仲昌,吏部郎中。

(选自《旧唐书》)

注:①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日之授,意不也            细:很小

B. 仍赐铁券,十死                恕:宽免

C. 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    构:交结

D. 加金紫光禄大夫                寻:不久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元琰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       ②前后九度清白升进

③定计诛张易之兄弟           ④奏请削发出家

⑤元琰以曾与多祚同立功       ⑥抗疏请削在身官爵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元琰小时候说话迟,算命先生却预言他必成大器,果然等到他长大后,为官清白多次升迁,受到皇帝的嘉奖。

B. 杨元琰与张柬之在江中泛舟游玩时,谈论起武则天称帝的事,慷慨激昂,深得张柬之的赏识。后来,与张柬之、李多祚等合谋诛杀了张易之兄弟,受到加封。

C. 杨元琰为了避祸,主动要求辞去官爵削发出家,受到敬晖的嘲笑,中宗才没有同意,但却因为提前觉察武三思的计谋而获得保全。

D. 受李多祚案牵连,杨元琰也被系狱问状,幸亏中书侍郎萧至忠极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先后担任光禄卿、刑部尚书,拜为太子宾客后退休回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诸武擅权之状,元琰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

(2)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请,不徒然也。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成瘾是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药物的行为,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如海洛因、可卡因等药物的滥用和对酒精烟草的依赖。广义的成瘾则延伸到对一些行为的强迫性依赖,如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网络成瘾等。

对海洛因、可卡因、酒精、烟草等的使用会使得个体对这些物质产生一种渴求的心理,从生理需要发展为精神需求,最终产生对毒品、酒精、尼古丁的强迫性寻求行为;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病理性网络使用等行为可能会使接触到的青少年在精神上渐渐产生依赖,最终形成了成瘾行为。个体一旦在一段时间内与这些成瘾行为分离,就会出现种种的不适反应,对于成瘾者而言,他们似乎并不会担忧自己的现状,也并不会认为这种经历是负面的,更不会从中吸取教训。

研究证明:长期吸烟行为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损害已经被证明,吸烟会直接影响人的学习能力。只从神经科学的生理上来说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促使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这种物质会分散个体学习的注意力,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吸烟者的学习表现,也会影响到认知能力。

此外,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病理性网络使用也导致青少年各种行为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病态赌博的个体在身临其境时,会不分情境不分时间地进行赌博行为,可能荒废学业,置家庭于不顾。疯狂购物者选择的这种不理智不成熟的压力释放方式,也可能促使虚荣心的膨胀。长时间的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长期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会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涣散。网络成瘾甚至会由精神上渴求上网发展为躯体依赖,造成严重的后果。

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适应环境困难,存在社交障碍等都可能是促成青少年渴求成瘾行为的个体因素。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加剧了他们与现实的脱节,使他们情绪变得不稳定,郁郁不乐,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等。

成瘾行为的发生与否,不仅取决于个体的个性因素和使用态度,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对综合健康的影响中起缓冲作用。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青少年若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他的爱和鼓励,自己的心理需求就适当得到了满足。

青少年的成瘾行为越多越不利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善。青少年长时间进行成瘾行为必然会影响自己的生理机能和身体健康;而在心理上,部分青少年依赖这些行为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生活事件,甚至发展成精神上的寄托,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社会功能上,一般成瘾者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反而不适应,可能会出现社会关系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而这样的青少年很可能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能力降低、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机能退化,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种种症状表明,无论是成瘾行为本身的危害性,还是青少年进行成瘾行为的结果对其产生的影响,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因此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观察与调节,从而引导他们尽量不要去接触成瘾行为,不接触才可以很好地控制。

1.下列对文中“成瘾行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狭义的成瘾通常是指个体方面强迫性地寻求和使用某种药物,并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对药物的强烈依赖。

B. 广义的成瘾则包含主体对一些行为的反常的强迫性依赖,如疯狂购物、病态赌博、网络成瘾等。

C. 成瘾会从人的生理需要发展为精神需求,比如个体对病态赌博等会从强迫性寻求发展到强迫性依赖。

D. 成瘾的个体与成瘾行为分离会出现不适的反应,但个体一般对现状并不担忧,也并不会觉得这种经历是负面的。

2.下列关于“成瘾行为”的危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尼古丁会抑制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分散个体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到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B. 不分情境不分时间地进行赌博行为,会使病态赌博的个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能使其荒废学业,或置家庭于不顾。

C. 青少年长期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网络成瘾甚至会由精神上渴求上网发展为躯体依赖,后果比较严重。

D. 青少年渴求成瘾行为会导致其缺乏成就动机,寻找外界认可,适应环境困难,存在社交障碍等问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了周围对他的支持,那么其心理需求也就得到了适当的满足。而这种支持可能会在成瘾行为对其健康的影响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B. 部分青少年或将成瘾行为当成逃避现实生活的依赖,或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寄托,这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负面的作用。

C. 成瘾者一旦不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可能会造成社会关系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最终,学习兴趣丧失、社会活动减少,学习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

D. 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成瘾行为应从早期开始。学校和家长只有通过提高青少年对自己行为的认知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观察与调节,才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的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符合逻辑,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吟诵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不断探索。

材料:

视死如归 舍弃小我 心忧天下

林则徐 范仲淹 谭嗣同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我自横刀向天笑

后天下之乐而乐 去留肝胆两昆仑 苟利国家生死以

                                                   

                                                   

                                                   

 

查看答案

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篮球赛。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5)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拜读并给予修改,不吝赐教。(留言便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