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的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符合逻辑,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吟诵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不断探索。
材料:
视死如归 舍弃小我 心忧天下
林则徐 范仲淹 谭嗣同
岂因祸福避趋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我自横刀向天笑
后天下之乐而乐 去留肝胆两昆仑 苟利国家生死以
①
②
③
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篮球赛。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5)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拜读并给予修改,不吝赐教。(留言便条)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人们赋予它这个诗意的别称“悟空”,( )。
中科院院士吴岳良说,根据最新天文观测结果,宇宙是由27%的暗物质、68%的暗能量和5%的普通物质组成的。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从来没有被直接“看”到过。对于神秘的暗物质,科学家迫切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对它们的研究很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革命。
与暗物质________的,不只有光,还有普通物质,他们靠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电磁力组装在一起。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电磁作用,我们才能够触摸到这个大千世界。而暗物质,对这样的电磁作用,根本就________。
在运行的头530天里,“悟空”号果然________,一共记录到28亿个高能粒子,从中分辨出150万个高能电子,测量了它们的能量和来源方位。以高置信度观测到了能谱在TeV处的拐折行为,从________的乱象中抓住了一条关键线索,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这个幽灵的真面目。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认为,“悟空”成果的取得,表明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素昧平生 不屑一顾 不孚众望 浩如烟海
B. 形同陌路 不屑一顾 不负众望 纷繁复杂
C. 素昧平生 不足挂齿 不负众望 浩如烟海
D. 形同陌路 不足挂齿 不孚众望 纷繁复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B. 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为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C. 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
D.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为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来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学家内心惊叹于它的火眼金睛,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
B. 它的出现,让科学家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内心激动不已。
C. 科学家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内心惊叹于它的火眼金睛。
D. 它的出现,让科学家内心激动不已,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通过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雨之大和雨之疾。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批判了那些把违背规矩、准则作为人生追求的人。
(3)在《赤壁赋》中,作者苏轼与客泛舟赤壁,在“举酒属客”后,大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内心的快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