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B. 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C. 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 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 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论解深刻。

C. 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 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B.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 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D.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1. A 2. A 3. C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扩大范围了,按照原文“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可知选项肢“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表述扩大范围。C项,“地位至高”过于绝对。宝玉地贾府极爱宠,但不能说地位至高。D项,结合原文末段“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可知,封建审美规律的形成在前,而选项中“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便混淆了先后关系。故选A项。 2.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A项,“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曲解文意。从徐珂、赵振民两人的相关言论中,并不能得出“独有”之义。故选A项。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无中生有。结合原文内容,看不出“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的意思。故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5月13日,《界面新闻》报道,音乐人李志创作的一首歌曲《热河》,让南京市热河路的一面墙火了,外地游客尤其是李志的粉丝争相到此留言,随即墙上布满了各式涂鸦。据南京市某城管中队中队长徐熙然表示,墙上留言内容参差不齐,大部分是表白、恋爱类中性涂鸦,有三分之一左右是不雅的文字和图画。最近,这面”网红墙”上的涂鸦全部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灰白单调的墙面。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艺术品。下面是某位同学设计的文创产品开发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两位曾经相识的围棋爱好者偶遇时的对话,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甲:“愚兄,好久不见,久仰了!”

乙:“许久未见,棋艺见长了吧?”

甲:“惭愧,今天你若有空,咱们来一局,我定当躬身垂范!”

乙:“实在抱歉,时间不允许,所以不能接受你的不情之请。”

甲:“以后有机会再切磋,到时咱们倾其所有,不吝赐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有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______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______。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等,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______,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______的歌剧如《卡门》《图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安身立命   黔驴之技   无与伦比   经久不衰

B. 安身立命   技高一筹   精彩绝伦   经久不衰

C. 安家立业   技高一筹   无与伦比   经久不息

D. 安家立业   黔驴之技   精彩绝伦   经久不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或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

B. 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

C. 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D. 不仅唐传奇、宋元话本,或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文学的本质是故事,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

B. 而文学是故事的本质,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C. 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戏剧是文学不可撼动的灵魂。

D. 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借春花鸟鸣抒发国破家亡之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祭江,表达人生无常、自然永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荀子的散文善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讲得形象生动,如《劝学》以生活中的“雕刻打磨”为喻来谈坚持的重要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