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留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就是教诲,并为其他人或后来者提供范例,建立规范,让后来者有例可援,有法可依,形成体制。一直到后来,文学始终保持着这一基本功用,如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莎士比亚的作品,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都显示出文学教诲的本质特点。
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在于伦理表达的需要,文学的功能就是教诲,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则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为教诲功能服务的。文学缺失了教诲动能,即伦理价值,文学的审美价值则无法存在。文学价值的大小在于其所发挥的教诲功能的大小。作为文学经典,其教诲的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反之,文学就难以成为经典。这就是说,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其伦理价值,其艺术审美只是伦理价值的一种延伸,或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因此,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
(摘编自聂珍钊《史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其更完善和实用,就是文学经典的重构。
B. 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推翻经典,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接纳被历史确认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C. 针对现在,对经典书目进行增删,文学经典才可以与历史同步,其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其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D. 文学经典书目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因为文学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布鲁姆认为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经典性,但是对于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人们各有看法,没有定论。
B. 布鲁姆认为,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成为经典的标志,但是作者认为,对此文学经典化的标准,大家难以共同接受。
C. 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这些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却不能成为经典,因此,文学经典作品不必具有原创性。
D. 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这是从文学起源上对文学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的审美功能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作品教诲功能越大,其审美价值也越大。
B. 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这些作品形式、内容各异,但都具有教诲的本质特点。
C. 文学的最早的源头是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是教诲,这是从文学的源头上探寻文学经典的特性。
D. 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发挥教诲的功能越大,其价值就越大,无法体现教诲功能的作品难以成为经典。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星期天是我的20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B.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C. 对于有兴趣投资农家乐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 ①③②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④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B. 观看了近日上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其中带着地球去流浪的绝妙想法,便蕴涵着强大的科技力量和满满的人文关怀,让所有观影者们不断地发出赞叹声。
C.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用人观念的转变,各类技术人员深受生产企业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D. 总结这一次安义研学实践经历,我们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努力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努力使他们学之,用之,乐之,思之,健康快乐成长。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 华侨赵女士为祖国地震灾区捐款200万美元,人们纷纷赞叹道:“她真是大方之家啊!”
C. 他被迫流浪,在凄风苦雨中漂泊了四年,直到解放才回到家乡。
D.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公务人员在民众中的形象。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暮砧(zhān) 千载(zǎi) 塞上(sài)
B. 凋伤(diāo) 渚清(zhǔ) 霜 鬓(bìn)
C. 青冢(zhǒng) 憔悴(qiáo) 朔漠(sù)
D. 省识(shěng) 潦倒(liáo) 万 壑(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