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是由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法是由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这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法律指的就是规律。所有存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法律。

②人类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拥有自己的法律,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世界的秩序同物质世界的秩序一样好。物质世界的法律是固定不变的,而在人类世界中,由于人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因此人类世界的法律不是固定不变的。

③人类自己可以创造法律,但有些法律不是人类所能创造的。在没有人类之前,按照物质世界的法律,人终究是要出现的。所以,人出现之前的法律不是人创造的。即使人出现之后,有些法律也不是人创造的。在法律制定之前,人们已经有了道德规则,但道德规则的实施缺乏后盾,所以道德规则必须转化成法律规则。因而,法律规则不过是国家强制推行的道德规则而已。从这种意义上说,法律早就存在了。在人们制定的法律产生之前,已经有自然法存在。所谓自然法,实际上就是一些道德律令和道德戒条。比如,自然法告诉我们:不得杀人,不得奸淫,不得偷抢。人们制定的法律中许多内容不过是依据这些自然法而已。

④自然法是人定法(即人类制定的法律,是与自然法相对应的法律)之前存在的法律。之所以称之为自然法,因为它源于我们的自然本性。

⑤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要行使自己的自然权利,采取各种手段去占有一切东西。这样就产生了利害冲突,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对人就像狼对狼一样,残忍而狡诈,任何人的生命和安全都没有保障,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也无法正常进行。没有法律限制人性的自然状态是可怕的,人们可以干出各种各样无法无天的事来。人的内在理性告诉自己:要摆脱自然状态,大家就必须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战争,实现自我保存的目的。这个大家要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就是自然法。它是高于人间法律的更高法律,是人间法律的源泉和准绳。

⑥自然法思想萌生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的“逻各斯”概念。真正使自然法形成一个传统的还是斯多葛派。斯多葛派试图把自然与人性调和起来。斯多葛派认为整个宇宙受一个普遍性规则的支配,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也必须受宇宙普遍法则所支配。这个最高的普遍法则就是自然法。

⑦西塞罗继承了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同斯多葛派一样,他也试图调和自然与人性。他认为自然法既是根植于自然的“正确规则”或“最高理性”,又体现了人的理性。

⑧自然法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提供了戒律,但仅有自然法是不够的。因为对自然法的遵守全靠个人的自觉,如果有人破坏自然法而得不到任何惩罚,那么遵守自然法的人就会吃亏。所以,为了使法律真正得到遵守,还必须建立国家,以保障自然法的遵守。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就是人定法。

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法律称作政治法,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法律称作民法。政治法是规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民法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此外,还有规范不同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

(选自《论法的精神》第一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义上的法律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即由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B. “自然法”指国家产生以前,人们为摆脱自然状态,实现自我保存的目的而共同遵守的道德律令和道德戒条。

C. “人定法”指国家建立后,由国家机关制定并推行的法律,包括政治法、民法、国际法等。

D. 萌生于古希腊“逻各斯”概念的自然法思想,试图调和自然与人性,进而形成了一个传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从“广义的法律”入手,指出所有存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法律,进而引出下文对“人类世界的法律”和“物质世界的法律”的论述。

B. 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狼对狼的残忍而狡诈比喻自然状态中人与人的相处状态,论证了遵守共同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C. 文章在谈到“自然法思想”时,较为具体地论述了它的萌芽及继承流变的过程,属于演绎论证的方法。

D. 作者以严密的论证思维,追根溯源,重点论述了“人定法”与“自然法”之间的紧密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类世界中,由于人类是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造成所有存在物的法律就必然是不断变化的,而非固定不变。

B. 国家产生之前,生活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们,自私的本性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因此人们便制定并强制推行法律,以限制人性的自然状态。

C. 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的一部分,人必须受宇宙普遍法则支配,是人类需要制定法律的重要原因。

D. 自然法对人缺乏足够的约束力,所以建立国家并以国家机关的名义制定并强制颁布法律,是保障自然法遵守的重要途经。

 

1.D 2.C 3.D 【解析】 1.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辨析,确定答案。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本题要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试图调和自然与人性,进而形成了一个传统”错误,据原文第⑥、⑦段可知,试图调和自然与人性的是斯多葛派和西塞罗,真正使自然法形成一个传统的是斯多葛派,而非自然法思想本身。故选D。 2.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项要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属于演绎论证的方法”错误,演绎论证指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的论证方法,文章第⑥、⑦段只是交代了“自然法思想”的萌生以及斯多葛派和西塞罗对“自然法思想”的继承,并不是演绎论证。故选C。 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本题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需逐一将选项与原文内容比对。A项,不是“所有存在物的法律”,而应是“人类世界的法律”,因为“所有存在物”包括人类世界的存在物和物质世界的存在物,而“物质世界存在物的法律”则是固定不变的。B项,人们制定并强制推行法律,是在国家产生之后,而非“国家产生之前”。C项,“宇宙普遍法则”指的是自然法,它不需要由人类来制定,因此,“人的理性必须受宇宙普遍法则支配”不能成为“人类制定法律”的原因。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雄安新区自2015年2月以来,经过多次会议部署、实地调研、科学论证,2018年4月公布规划纲要,年底总体规划(2018-2035年)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样的“慢功夫”赢得国内外赞誉。

廖俊波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拼劲,仅用4年时间就把福建政和县从“省末尾”带入增长速度“省十佳”。快速度赢得群众的掌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电影产业链及票房分成”示意图,请根据示意图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上游的投资、制片方,中游的发行方和下游的院线、影院与观众_____。上游片方或中游发行方提供片源,下游用户付费观看,现金流自下而上流动,_____。从票房分成现状来看,_____,其次是投资、制片方。这也是近年来影院投资“过热”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道路施工单位向公众发布的道路封闭施工通知,其中至少有五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道路封闭施工通知

因道路改造建设需要,经有关部门答应,定于2018年8月3日半夜12点至2018年12月1日零时对大桥区建设1路——长虹路进行全封闭施工,到时候麻烦路过上述路段的车辆和人员遵守现场警示标识,提前绕道走。

不便之处,请大家多担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下流行歌坛中国风盛极一时,这些歌曲常常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令歌迷____。此外,歌词文本制造大量的词性活用、句式倒装、非常规词语搭配等语法现象,例如《东风破》。这些语法现象在古今诗词创作中____,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强却并不多见,原来受众的阅读习惯被彻底颠覆了,于是形成了新鲜的感觉。

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继周杰伦之后,王力宏、胡彦斌、后弦等一众歌手纷纷效仿,形成了当代流行歌坛一股新的时尚潮流——“中国风”。歌坛你行我效,大量作品集中涌入市场,一时____,甚至呈现泛滥之势。(    ),而这还仅仅是中国风歌曲中的小部分而已。作品质量____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写作后劲不足与创新性的缺乏是中国风歌曲面临的最大挑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目一新    屡见不鲜    蔚为大观    参差不齐

B. 耳不旁听    俯拾即是    蔚然成风    良莠不齐

C. 耳目一新    屡见不鲜    蔚然成风    良莠不齐

D. 耳不旁听    俯拾即是    蔚为大观    参差不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网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短短六十字囊括了十八首中国风歌曲和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

B. 如网上出现的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短短六十字囊括了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的十八首中国风歌曲

C. 如网上出现的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的十八首中国风歌曲尽收于短短六十字中

D. 如网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十八首中国风歌曲和十四位风格不同的歌手尽收于短短六十字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强却并不多见,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被彻底颠覆了,于是新鲜的感觉就形成了。

B. 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强却并不多见,它们的存在颠覆了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就形成了新鲜的感觉。

C. 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大却并不多见,原来受众的阅读习惯被彻底颠覆了,于是让人有了新鲜的感觉。

D. 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大却并不多见,它们的存在颠覆了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让人有了新鲜的感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学习对人的改变作用是不可逆的,正如烤木做轮后“________”一样。

(2)《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____”,想要登仙而去。

(3)李白诗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虚笔夸张天姥山的高峻,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实虚结合却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