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相比较,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文起八代之衰”的重担会历史地落到韩愈的肩上。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他善于展开文学争鸣。西魏的宇文泰和苏绰,隋代的杨坚和李谔,曾依靠帝王之尊,将相之权,采用严厉的行政措施,来反对艳丽浮靡的“今文”,推行《尚书》式的“古文”,并且强制规定“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周书·苏绰传》)。但效果极差,嗣响无闻,终于失败。韩愈则不同。他不依靠行政手段,而是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刻地剖析了“古文”与“今文”的功过是非。是非明则方向定,人们容易接受,乐于响应。因此在他的周围自然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及“古文”爱好者,为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其次,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对于六朝文学,先驱者常是采用简单的一概骂倒、全盘否定的态度,甚至连屈原的优秀辞赋,也被他们斥为“亡国之音”而不顾(柳冕《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但谩骂攻不倒骈文。韩愈则不然,他在批判的同时,对六朝文学并不全盘否定,对骈文有益的成分加以吸取,以便作为营养,用来壮大“古文”的新肌体。他虽自称是“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但这只是口号标榜,实际并非如此。他对六朝文学是熟悉而精通的,如他对唐初的骈文典范——王勃《滕王阁序》,称赏备至。他自己的文章如《进学解》《原毁》等,也自然地融骈入散,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再次,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先驱者的火力虽猛,却没有在艺术特征及创作实践方面下苦功,因而理论脱离实践,因盲目而无用。柳冕曾感慨地承认:“老夫虽知之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至之!”(《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韩愈则不仅有高明的理论,而且有成功的创作经验。他的优秀“古文”典范,自古至今,像磁石吸铁那样,吸引了人们,骈文就很难与它争锋了。韩文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与骈文相比较,创造了适时通用的文学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成败至关重要。韩文之所谓“古”,并非真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体制;恰恰相反,他是“惟陈言之务去”,提倡“能自树立不因循”的创造,要求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改古语为今言,创造出比较接近当时口语、适时通用的文学语言,为“古文”形象地反映生活创造条件。韩愈打的是“复古”旗号,实是为文学革新服务。正因为这样,所以韩愈能把先秦 两汉那种堂皇的文字,变为生动活泼、逗人喜爱的日常杂文,极富艺术魅力。一是针对现实,有为而发;发愤抒情,不平则鸣。这样,韩文就具有了充实的内容。如《送孟东野序》,以为文学是“物”(自然与社会)使之鸣的结果;文学反映的是“不平则鸣”之“物”,所以韩文言之有物,现实性斗争性很强。
总之,在唐代的古文运动中,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韩愈都能匠心独运,无愧于“文起八代之衰”的称号。
(摘编自蒋凡《为什么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们没有承担历史的重任,因此他们没能“文起八代之衰”。
B. 韩愈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既否定也借鉴的做法,这种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C. 古文运动的语言复古,并非要以先秦两汉的体制为本,而是改古语为今言。
D.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因为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他都能够匠心独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韩愈与古文运动先驱者的差异。
B. 文章从三方面人手指出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阐述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取得的文学成就。
D. 文章在论证韩文的创新精神时,从语言的通用和内容的有物两方面展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用行政强制提倡“古文”效果极差,而只要采用百家争鸣的方法就一定成功。
B. 倡导“古文”时,古文运动倡导者高水平的实践比高水平的理论更具说服力。
C. 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虽然在理论上大力提倡写古文,可惜没有付诸实践。
D. 《送孟东野序》反映了“不平则鸣”之“物”,因为内容充实,所以现实性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8年5月,文章《奥数天才坠落之后》将付云皓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付云皓高中时曾连续两年以满分荣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被保送北大,后又在广州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如今,付云皓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任教。日前,付云皓发表“自白书”,称“我没有坠落,我正在脚踏实地处”。
材料二:
2018年8月,“中科大学霸退学复读弃清华选川大”的新闻让李一峰成为网红。在中科大学习了两年后毅然退学回云南复读的李一峰,今年以超过清华提档线9分的优异成绩报考了川大。对于众人的不解,李一峰说,他复读伊始,便把川大口腔科作为奋斗的目标,一路走来,他始终不忘指引自已不断坚持奋进的“初心”。
材料三:
2018年9月媒体报道,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高考状元杨仁荣,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肄业后,失联9年,近日才与家人取得联系。关于失联原因,杨仁荣在通过媒体公布的自述书中说,自己是一名理想主义者,想当一个物理学家,但自己不是天才,这让他很痛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12月20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考研大军规模不断壮大,从2000年的39.2万到2019年的290万。20年间翻了9倍。下图所显示的是对考研动机的调查结果。请据图概括出一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忠告。
下面是某校团委一则邀请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
我校共青团委准备举办一个经典诵读活动,诚恳地邀请您,希望您在不太忙的时候前来参加活动。上次向您垂询时,已经告知您相关事情,相信您多少知道了相关的要求。真诚地期待您的光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与“马踏飞燕”凝固了一个奔腾中的瞬间,静中有动。对于捕捉角色瞬间的动画而言,这些是难得的造型语言资源,可以成为动画造型的一个关键帧。每个雕塑都可以成为一个动画片场景中的道具,其构成部分,可以是动画的一个角色形象,也可以是动画角色的一个动作,甚至是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
当然,这种思维还只是直接的“剪取”。要做到真正的__________,国产动画从业者还要了解古代这些雕塑形象设计的文化脉络。汉人酷爱骏马,并把骏马看作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所以,汉代的雕塑是当时人们多年大漠追杀的肃杀与__________的情怀的折射,是对战场厮杀、血脉贲张的烈马性情与行为细节的熟知与提炼。这些是如今的动画从业者无法亲见并____________的。所以,( )。
在国产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捉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只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样式的感观、体验、临摹记忆之后,并迁移到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中,其角色才能_____________,而不只是一个单调麻木的外壳形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融会贯通 马革裹尸 感同身受 栩栩如生
B. 举一反三 马革裹尸 感激涕零 活灵活现
C. 融会贯通 赴汤蹈火 感激涕零 栩栩如生
D. 举一反三 赴汤蹈火 感同身受 活灵活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是熟悉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
B. 熟悉汉代的历史就可以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
C. 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的必要前提是熟悉汉代历史
D. 熟悉汉代历史的必要前提是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国产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移用外形。更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捉一个时代的风格。
B. 国产动画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移用外形,更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
C. 国产动国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捕捉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
D. 在国产动画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既要能理解其神韵的表达与由来,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更要能移用外形。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在讲述了蜩与学鸠的寓言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它们的无知的讥讽;在对比了大鹏和斥鴳的志向后。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重点从听觉角度描写山间瀑布飞溅的壮观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________________”,自己却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乃至于“___________________”,等到老师高兴时再行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