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母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或许不记得他们的生日;亲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母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或许不记得他们的生日;亲人知道我们的爱好,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爱好;老师牵挂我们的成长,我们或许无法给他们以回报;

……  ……

他们给予我们很多,我们时常忘记他们的需求。

读了上面的文字,不知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范文:感恩父母 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谁在一旁耐心地扶着我们,不让我们摔倒?当我们牙牙学语时,是谁温柔地教学,吐字清晰地告诉我们怎么读?当我们感到悲伤时,是谁安慰我们,在雪天中送上一束温暖的阳光?没错,就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亲人——父母。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寥莪》中这样说。父母本是我们人生中第一任教师,他们带给我们欢乐,带给我们幸福,带给我们爱。也许,我们的一生会结交和失散许多朋友,但父母却仍旧在身边,做我们最贴心的朋友。也许,我们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但父母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陪我们度过难关。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无私的奉献者,他们从来不向自己的儿女索要一分报酬。我的父母也是这样的,特别是母亲,那深沉的爱总让我悄然泪下。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夜深人静,凉风轻轻地吹着,漆黑的夜空见不到一颗星星。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伏在桌旁,靠着微弱的灯光做着作业。我从作业中抬起头,揉揉酸胀的眼睛,看了看在一旁绣花的母亲,冲口说道:“妈,你还没睡啊?”母亲轻轻“嗯”了一声,放下绣花图和绣花针,走到窄小的厨房里。“妈,你身体不好,还是早点儿睡吧!”我又冲那在厨房里不知干什么的母亲道,然后埋头继续做作业。我专心地做着作业,并没有注意到灯盏旁,不知何时已经放在那儿的保温水瓶。 “阿嚏——”快要八点半的时候,母亲的卧房突然传出一声喷嚏。我不由得担忧地看了母亲的卧房的门一眼——母亲没事吧……接近九点时,我的作业做完了。我深呼吸了一下,把作业收了起来。收作业的时候,我突然碰到一个水瓶。咦,我并没有拿水瓶呀……我摸了一下瓶身,水还是温的。“呼呼——”凉风从窗户的缝隙里悄悄钻进来,我不禁裹了裹衣服。我拿起水瓶,打开瓶盖,一顺溜把水全都喝下去了,一股暖流在心中流动。我站起身来,深深地看了母亲的卧房门一眼,然后就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阳光透过窗户暖暖地照射在我身上。我换好衣服,走出房门,见到餐桌上那丰富的早餐时,家里已经空无一人了。餐桌上的一个盘子压着一张纸条,我把纸条拿起来,上面写着:慧儿,妈妈出去买菜了。早餐已经做好了,记得要吃。就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行话语,却使我静静地流下泪来。那阳光似乎更加温暖了,轻轻柔柔地笼罩着我,钻入我的心灵深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所给材料。材料中采取对举的方式写父母、亲人、老师等多我们的关注,同时也写出我们对父母、亲人、老师的忽略。这是一则有关亲情的材料,材料所列举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考生再寻找主题时应该很容易找准切入点,确定自己表达的情感的方式。纵观整段材料,父母亲人老师为我们无私的付出了很多,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亲情,这是材料的中心。行文素材的选择上,从父母对子女的爱、亲情等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主题显得肤浅,少了深度。若从懂得感恩回报的角度,写子女如何回报孝顺父母,或从社会角度考虑,人与人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是有着相互的关心与照顾,社会才会和谐稳定,更加能起到震撼读者心灵的作用。文体选择上,材料要求写记叙文,考生要注意所写事件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情感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的细节描写;要叙议结合,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1、 懂你 2、 感恩,人生永远的必修课 3、 给爱一个席位 4、 爱,就要行动 可用素材: 1、父母不管是打是骂,是关心是爱护,都是为了教育好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报答,是儿时不停啼哭;是在淘气时打碎人家玻璃由父母承担;是考试考了倒数时令他们焦虑和不安;是和小朋友打架时父母为我们去给别的家长赔礼道歉……父母每次都要为我们担忧。父母不是欠我们的,我们为何要让他们担忧?为何要让他们难过?为何要让他们承担我们犯下的错?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我们的老师不正也有这样的精神吗?老师把我们从无知的孩童,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里凝聚着他们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老师,是您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老师,我们永远感激您。 3、还记得那首《游子吟》中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亲情中,父母对儿女的爱尤为伟大.我想对他们说:搏击蓝天,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激浪千里,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火炬不灭,是您用生命的火焰在我们的青春里燃烧。 4、忘不了,春风化雨的笑容,荡涤了我们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细密牵挂的叮咛,鼓起我们前进的勇气.就这样背负着您沉甸甸的希望上路,我们的肩头更重,步伐更稳,人生的下一站就在不远的前方. 可用结构:开头写自己好攀比,羡慕家境好的同学,经常跟父母要钱,父母基本上都满足。再写同学过生日,很奢侈,好多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很羡慕。有人问自己什么时候过生日,要求也参加。自己好面子,答应给大家一个惊喜。回家跟父母要钱,无意中听到父母对话,为了生计很辛苦,这才发现父母的容貌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于是很心酸、后悔。结尾决定取消这次生日庆祝,不再跟同学攀比,好好学习,回家尽量帮父母做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 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一个转折由悲而乐的以表面的这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清 平 乐   白 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B. “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

C. “地迥无尘”四字颇具匠心,词人不说“人迥”而说“地迥”,暗喻其徙隐江南系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而“无尘”既写出江南天明地净的山光水色,也暗喻词人从此融入了世俗。

D. 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

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各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县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皇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生以为荣。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由隋炀帝首创,它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 朔望:朔日和望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C. 工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事务。

D. 致仕:亦作“致事”,指古代官员被迫辞官回家,是一种非正常的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崇敬可靠顺利,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天宝年间又考中博通坟典科;两次对策,也分别名列第一和优等,并因此升官。

B. 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 归崇敬建言献策,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建议停止;他还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这些建议都得到实施。

D. 归祟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2)田悦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生以为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