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会在发展,我们在进步。似乎一切都在飞速地变化,但总有一些东西不变。正如鲍鹏山所说: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这段话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请认真思考,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以“守望”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根据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五峰毛尖是湖北宜昌的特产。五峰毛尖是茶叶的一种,据考证,早在2300年前五峰境内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毛尖茶色泽嫩绿隐翠,叶底细嫩绿亮,香气清鲜,带熟栗子香,滋味醇厚耐泡,回味甘甜。冲泡时一般以200毫升水泡 3 克茶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叶。但毛尖宜杯泡不宜壶泡,因为壶泡不易降温,会焖熟茶叶,使茶叶失去清鲜香味。五峰毛尖精工细制,分为杀青、揉捻、二青、搓条、烘焙五道工序。五峰毛尖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历史悠久
①
![]()
![]()
![]()
②
③
![]()
④
⑤
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存在表达不得体和语病等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非常酷爱写作的女子。久闻贵刊大名,决定向贵刊投 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8年7月6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______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 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C. 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D. 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 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D.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 “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2)屈原在《离骚》中用圆孔与方枘不相合来表达自己和世俗小人不可携手同行的节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客人箫声的感人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 爇:焚烧。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 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 人曰:‘杀不能鸣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 阴”。
B. “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C. “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D. 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