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A.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B. 匪...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A.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B.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何方圜之能周兮

C. 箱帘六七十               府吏见丁宁

D. 謇朝谇而夕替             蒲苇纫如丝

 

D 【解析】 该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这类字在古文中经常出现,因此平时要多加积累。做题时如果句中的某个实词实在解释不了,不防考虑该字是否是通假字,用一些同音字代入翻译试试。A项,章,通“彰”,明显;反,同“返”,返回。B项,匪,通“非”,不是;圜,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C项,帘,通“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丁宁,通“叮咛”,嘱咐。D项,没有通假字。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泣涕涟涟    踯躅    窟隆    沧海一栗

B. 尔卜尔筮    澎湃    驰聘    名列前矛

C. 贻笑大方    徘徊    骐骥    神采奕奕

D. 揠旗息鼓    绮丽    桑葚    蹑手蹑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黄而yǔn    流水脉脉màì    女(yuàn      首(

B. 垝垣guǐ  yuán  室劳矣(     睡(hān       赘(lěi

C. shuō       清(dēng       淇水汤汤shāng 何时可duō

D. 然(wǎn        围(fēn       gāo       素(wán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借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氓》中这种鲜明对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宁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查看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 “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 “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D. 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时,字宗易,任丘人。时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世宗嗣位,为讲官,寻迁侍读学士。嘉靖三年,擢礼部右侍郎。俄以忧归。服除,为户部右侍郎。复改礼部,寻代方献夫为尚书。帝既定尊亲礼,慨然有狭小前人之志,欲裁定旧章,成一朝制作。张孚敬、夏言用事,咸好更张。所建诸典礼,咸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以故帝爱其恭顺。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十年七月,四郊成,加太子太保。雷震午门,彗星见东井,时请敕臣工修省,令言官指陈利害兴革。帝以建言乃科道专责,寝不行。其秋,桂萼卒,命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张孚敬已罢,翟銮独相。时后入,以宫保官尊,反居銮上。两人皆谦逊,无龃龉。帝御无逸殿,召时坐讲《无逸篇》,銮讲《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俱入侍。讲毕,帝退御豳风亭赐宴。自是,数召见,谘谋政务。十二年,孚敬复入,銮以忧去,献夫致仕。时随孚敬后,拱手唯诺而已,以故孚敬安之。孚敬谢政,费宏再入,未几卒,时遂独相。时素宽平,至是益镇以安静。帝亦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时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时为贤。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会夏言入辅,时不与抗,每事推让言,言亦安之。帝待时不如孚敬、言,然少责辱,始终不替。孚敬、言亦不敢望也。十七年十二月卒官,太傅,谥文康。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三》,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B. 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C. 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D. 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贺/帝谦让/时必再请/由是益以时为忠/赐银章曰“忠敏安慎”/俾密封言事/久而失之/请罪/帝再赐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因皇帝只一个年号,故常以年号称皇帝,弘治、正德、世宗、嘉靖等都是年号。

B. 服除的意思是守丧期满、去掉孝服,而服丧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对死者表示哀悼。

C.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地位逐渐升高,明代亦称殿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等。

D. “赠”指赐给死者的官爵或荣誉称号,跟“谥”连用,符合“生曰封,死曰赠”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时颇有才学。他考中进士后,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多次升迁官职。

B. 李时顾全大局。他在朝中帮助别人完成遗留事务,尊重论者意见,为臣的态度恭敬和顺。

C. 李时学识渊博。他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并为皇帝讲解《无逸篇》,受到皇帝礼遇。

D. 李时有声望。他任少傅、太子太师等职务时,声望超过张孚敬、夏言,赢得大臣们尊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数召见,谘谋政务。

(2)孚敬复入,銮以忧去,献夫致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