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10月28日,我乘坐公交车错过了下车站点,...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10月28日,我乘坐公交车错过了下车站点,我要求司机停车遭到拒绝,顿时我火冒三丈,对司机进行恶语谩骂,进而用手机敲打他的头部。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公交车经过剧烈的颠簸坠入70米深的长江,那一刻,我来不及思考,就被无边的黑暗吞噬了,冰冷的江水涌入车里,高压进入我的耳孔、鼻孔和嘴巴。

我拼命的挣扎、扭曲,无比的憋闷、痛苦,极端的悲哀和无助……生命一点一点离我而去,灵魂一步一步坠入地狱。

这些天,我成了孤魂野鬼,有手机不敢看,因为满屏都是对我的谩骂:疯子,泼妇……;有报纸不敢读,因为那上面尽是口诛笔伐:不讲道德,泯灭人性……;有店铺不能经营,因为门面被砸、停业,有家不能回,因为家人被人肉、咒骂甚至索赔……;我有觉不能睡,13名乘客对我怒不可遏,司机更是穷凶极恶……

假如我有来生,我……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冲动是魔鬼 这本是周末一个明媚的上午,如果不是因为一个女乘客坐错了站而对公交车司机进行辱骂和殴打,如果公交车司机可以把安全放在第一妥善处理突如其来的情况,或许,车上的老人此刻正在家中看着电视报纸;或许,车上的孩子现在正在公园里荡着秋千笑声朗朗;或许,那个救援队的小伙子正在陪老父亲下着象棋...... 但此刻,包括肇事者在内的15条人命已经逝去,悲剧已经酿成,留给我们的除了悲恸,还有深深的反思,是的,这件事值得每个人反思。 纵观近年来,因错过站,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并引发危险的类似案例并非少数。 2018年10月29日,北京,一辆公交车在驶出公交站时,乘客邓某称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被司机拒绝后,邓某突然用手提的整箱牛奶击砸司机,导致车辆在司机躲闪时偏离正常行驶方向,尽管司机紧急刹车也未能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剐蹭。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嫌疑人邓某被刑事拘留。 2018年4月2日,安徽蚌埠,一辆长途大巴在正常行驶中,一名女乘客忽然提出要在路边下车。被司机拒绝后这名女子突然抢夺方向盘来回转动并推搡、击打司机,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司机靠边停车后报警,该女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17年6月,重庆铜梁区,一名男子在公交出站200多米后,忽然要求下车。遭到拒绝后,该男子忽然抢夺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司机紧急停车,此时车辆距路边水沟仅有几厘米。最终,男子被行拘5日。 2015年12月,江苏常州,一辆公交车刚驶离站台,一名女子突然怒骂司机并抢夺方向盘,导致司机紧急刹车、车内乘客多人摔倒。 ...... 说到底,终究还是对规则的漠视,才让一些人为方便自己破坏规则受到阻挠时,才会恼羞成怒。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小事,也因冲动而起。比如幼儿之间的推搡演变成家长之间的互殴;比如因遛狗不栓引发的矛盾;比如公共交通上屡屡发生的让座风波......本应按照规则去做就好了,却偏偏争个你来我去;本来无理的事,却偏偏我行我素。 曾有多少由于冲动酿成的悲剧让人扼腕,从药家鑫案到大兴摔童,再到昆山反杀案,本无瓜葛的人之间只因为冲动便害了人命,而大多数时候,一人为一己私利好勇斗狠,他人却用自己生命为自私的人买单,遭受这“冲动的惩罚”。 十五条生命的逝去,很痛。十五条生命的代价,切要警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本作文为续写后面内容,主体为乘客。结合“假如我有来生”分析,主要从女乘客的角度分析立意。应该有规则意思,不管什么事都该好好沟通,当时车上坐满了乘客,自己的一时冲动完全是置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于不顾。乘客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与正在驾车行驶中驾驶员发生争吵,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人在情绪失调的情况下,会做出一些冲动、过激的行动,“冲动是魔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情绪被触发后,会做出本能的过激行为,除非是有技巧和方法来规避。做人需要冷静,有一颗宽容的心。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冷静。我们要维护个人合法利益,但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与途径,任何人都不能因一己之私而影响公众利益,更不能危及公众安全,这是全社会都应遵循的价值理念。自觉维护公共安全,这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国家应该采取多项措施,维护社会的安定。公交司机的人身安全不可侵犯,不能只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更应该得到有力的保障。除了加装防护栏之外,文明出行氛围还有赖于文明素质的提升。避免大大小小的司乘纠纷在全国各地继续发生,必须加大对侵扰、伤害公交司机等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改原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学生刘星写给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馆长的电子邮件,该邮件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你找出5个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尊敬的馆长:

您好!

今天我到贵馆读书,被其别出心裁的外部设计和炫酷的内部场景震慑,“最美图书馆”果然名不虛传。阳光透过玻璃洒满大厅,有人专注选书,有人静静阅读,这真是“书香天津”的最好写照!

为了提升图书馆品质,更好地服务读者,我提两点建议,请采纳。

首当其冲,希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

其次,希望在买书上继续加大投入,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谢谢!

此致

敬礼!

刘星

2018年3月3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点绛唇·杭州①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②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③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③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

B. 上片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反问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悲伤、落寞。

C. 下片第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填词,相互唱和。

D. 下片后三句,词人以戏谑语气告诉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郎中。历典仓库,督永平粮储,并以廉瑾闻。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海滨多盗,捕得辄杖杀之。郡东南临大海,飓潮冲击,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遂为永利。郡漕京师数十万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为筑城垣护之,名曰“仓城”。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薛国观败,其私人上海王陛彦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贡尝馈国观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诣阙讼冤,巡抚黄希亦白其诬,下法司谳奏。一日,帝晏见辅臣,问:“有一知府积俸十余年,屡举卓异者谁也?”蒋德璟以岳贡对。帝曰:“今安在?”德璟复以陛彦株连对,帝领之。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无何,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监司五人,岳贡与焉。帝趣使入对,见于平台,问为政何先,对曰:“欲天下治平,在择守令;察守令贤否,在监司;察监司贤否,在巡方;察巡方贤否,在总宪。总宪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试法。”帝善之,赐食,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李自成陷京师,岳贡及邱瑜被执,幽刘宗敏所。贼索银,岳贡素廉,贫无以应,拷掠备至。搜其邸,无所有,松江贾人为代输千金。四月朔日与瑜并释。

(选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B. 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C. 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D. 尝召对帝适以事/诘吏部尚书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纠驳/岳贡曰/何不即题参/深合帝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遺。宋代以后,也称医生为郎中。

B. 擢,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如本文中的“举”,就是提拔或者授予官职的意思。

C. 日晡,即晡时,古人将一天划分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D. 朔日,中国农历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 “朔”,即初一。将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岳贡廉洁谨慎。在负责掌管仓库、管理永平粮仓时就因廉洁谨慎而闻名于世,在被贼军抓获时,又因无钱进献备受拷打。

B. 方岳贡政绩卓异。将数十万石粮食漕运到京城并建立“仓城”,连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担任知府十几年屡有卓异政绩的官员。

C. 方岳贡勤政为民。担任松江知府时,飓风大浪带来灾难,为使人民免受祸患,他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之成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 方岳贡善于应对。被召应对,恰逢皇帝诘问吏部尚书李遇知,方岳贡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赏赐食物,到了晡时才出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如救荒助役、修学课士,咸有成绩,举卓异者数矣。

(2)法司谳上,言行贿无实迹,宜复官。帝奖其清执,报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