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祖先的格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深刻阐释我们国家的外交思想,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我们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站立世界潮头,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 强大的理论和思想武器,为当今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这 些格言从现实意义上以博大的胸怀和进取的姿态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理念与方略,处处 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魅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在强调,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 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提倡的伙伴关系,具有寻求和平合作、坚持平等相待、倡导开 放包容、强调共赢共享的鲜明特征。目前,中国已经与 100 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 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坚持以深化外 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内涵之一。中国寻求建立的伙伴关 系,是做大中国的“朋友圈”,既把自己发展好,还要与其他国家一起发展好。“国不以利 为利,以义为利也。”谋和平、谋发展,不仅符合中国利益,更符合世界各国利益。相互尊 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013 年秋,我们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自此,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 21 世纪伟大新故 事的“一带一路”就迎风生长,绘就了一幅“大写意”。通过谋划、部署和推动,经过夯基 垒台、立柱架梁,“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 成果属于世界。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国本着对自己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博大情怀,提出齐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
我们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在联合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响应。“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 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已成为全人 类的共识。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使命,为人类社会作出实 实在在的中国贡献。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让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推动新时代对外工作不断开拓新天地、展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对本文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我们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并以此为理论和思想武器。
B. 我们提倡的伙伴关系,坚持以义至上,具有合作、平等、开放、共赢等鲜明特征。
C. 做大中国的“朋友圈”,要坚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彰显了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使命。
D. 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
2.下列对本文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所选的三句格言可以体现当今中国的外交理念与方略,通过这些也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魅力与生机。
B.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其生根发展的“大写意”从理论上支撑起“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一中国当今外交智慧和外交思想。
C. 本文在论证当今中国外交理念、方略时,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给人以周密严谨的逻辑力量的同时,又让人对此外交理念产生自信。
D. 为了分析论证观点,本文综合运用论据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中国传统经典格言,也有重要的理论引用,更有胜于雄辩的现实依据。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的全球伙伴关系,谋求既发展自己,也发展好已和我国建交的国家。
B. 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顺应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是目前最好的发展方略。
C.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已在联合国发出倡议并付诸实际行动,承担起了大国使命。
D. 被誉为21世纪伟大故事的“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根植于历史厚土,世界将打上深深的中国文化印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途经17个站点,每站必停;20多年票价未变,单程最低仅需两元;乘客多是车站周边村民,带着农产品出山交易……翻开2018年5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一列穿行在黔东南崇山峻岭间的“慢火车”进入大众视线。在高铁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仍共有81对公益扶贫性质的绿皮“慢火车”行驶在路上,它们已经成为偏远地区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也承载着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材料二:春城晚报2018年6月14号公众号消息:近日,市民朱先生向记者爆料,对于吃不完的盒饭,人们通常选择扔掉,而他的同事杨欣,一位女白领,总是打好包,放在路边,让过路的流浪汉来吃。杨欣的举动在网络引发大家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善行,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有人这样发问:争议之前,为什么不问问流浪汉,他们是不是需要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
示例: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屈原 岳飞 白居易 沈括 杨靖宇 袁隆平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
按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分别从两个角度改写成两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 《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长篇小说。
② 沈从文是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
③ 小说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
④ 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被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1)以《边城》为主语:______
(2)以沈从文为主语: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 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对诸葛亮一生功业概括最精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描绘了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后,作者认为即使是如此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一句是“_______”,表达了诗人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4)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