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 示例...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

示例: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屈原   岳飞   白居易   沈括   杨靖宇   袁隆平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

 

(示例) 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岳飞杨靖宇,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合例句内容分析,通过一系列词语总结概括中国的某种精神,因此在选词的时候需要注意选能体现同类精神的词,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分别从两个角度改写成两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 《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长篇小说。

② 沈从文是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

③ 小说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

④ 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被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1)以《边城》为主语:______

(2)以沈从文为主语: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 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对诸葛亮一生功业概括最精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描绘了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后,作者认为即使是如此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一句是“_______”,表达了诗人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4)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咏(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蟠木:弯曲的树。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 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 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京自幼卓异,隽迈不群。稍长入学,举目成诵。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庭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示之。京笑而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侍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神宗立,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百千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蕃。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侍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注)选人: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B. 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C. 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D. 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是古代官署,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

B.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 知制诰是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

D. 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宋设枢密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京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而且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

B. 冯京不畏权势,不攀权贵。颇有权势的张尧佐想把女儿嫁给冯京,并且对其威逼利诱,但是冯京丝毫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了此事。

C. 冯京做事干练,雷厉风行。冯京做郡守的时候,各县审判完的案件一到,立刻追查,回复下级部门很迅速,没有一件积压的案件。

D. 冯京遭人排挤,仕途坎坷。冯京因为与刘沆、王安石、吕惠卿等人政见不和,所以受到他们的诬陷而多次被贬官,一生宦海沉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2)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