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轻言转行或跨界
在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起来,所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鱼龙混杂,既有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也不乏偷工减料、广受诟病的质量低劣之作。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从而使国产影视剧与观众建立起更加稳固且充满信任的关系,成为影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在向社会创造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使之精益求精、臻于完美。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不会左顾右盼、朝秦暮楚,总是幻想找到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哪怕只是一件在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也会将毕生的志趣和难以想象的精力贯注其中,以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日复一日地将之做到极致。具体到影视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首先体现为从业者有长期甚至终生心无旁骛地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无怨无悔的志趣。这意味着,无论从事影视生产的哪个行当,他们都不能受一时的利益诱惑就轻言转行跨界,而是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本位工作,立足于专属于自己的、别人无法取代的位置上,为影视艺术提供丰厚而独特的养分。
影视市场的高热不退带动作品的产量激增,也将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推上了台面: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难觅,因为好多人转行去当了导演,甚至自组公司拍起了电影;与此同时,一些圈外人士眼见影视产业有利可图,遂凭借自己的“圈粉”能力跨界“触电”,摇身一变成为了导演或制片人,搭班子拍起影视剧,这进一步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于是,大批缺乏经验的新人仓促上阵。由于缺乏训练与积淀,其作品大多艺术水准低下。结果,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无法传承下去,使创作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和生长。
健康的行业环境不仅需要频频走上红毯、亮相于人前的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也需要专业的编剧、摄影师等“幕后英雄”,还需要资深的副导演、选角导演、预告片导演、场记等各怀绝技且安守本分的“高级技师”。唯有如此,作品的专业品质才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制度,公正合理地分配“象征资本”,让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使其即使处在幕后,也不会感觉被冷落。当然,笔者如此立论,并不是简单地反对转行或跨界。而是想强调,转行跨界必须源于志趣的改变而非利益的驱动,且转行跨界后还需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不可妄想一步登天,不费吹灰之力、仅凭人气就从这个行业的大咖一跃成为另一个行业的新秀。否则,很容易造成行业秩序的混乱,长此以往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选自宫浩宇《影视创作呼唤工匠精神》)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本行业所有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
B. 影视行业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的转行,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C. 应建立起良性的制度,让即使处在幕后,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所有成员也不会感觉被冷落。
D. 发挥影视业“幕后英雄”以及各种“高级技师”作用,作品的专业品质就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针对我国影视产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的必要性。
B. 第二段在论述“工匠精神”内涵后,指出影视创作的各个行当不能受诱惑而轻言转行或跨界。
C. 第三段从反面论述了影视产业出现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D. 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轻言转行跨界的危害,指出这样可能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影视行业迅猛发展,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
B. 如果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转行跨界现象就不会出现。
C. 如果让缺乏训练与积淀的新人仓促上阵,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就无法保证有效传承。
D. 如果转行或跨界源于志趣的改变,且之后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就可能创造出较高水平的作品。
根据要求作文。
“隅”的意思是:“角落;靠边沿的地方。”城市中,有这样的“一隅”:安静的书屋,幽僻的胡同,街角的咖啡店,高楼林立中的小桥流水……也有那样的“一隅”:逼仄的小屋,不起眼的地下通道,简易的工棚,冷清的故居,钟鸣漏尽时的医院……城市中更有这样的人,他们居于一隅,或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或放眼宇宙,洞悉物理;或沉默无声,抵御奋争……人们在各自的一隅中上演着不同的人生悲欢故事。
请以“城市一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和追求。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一封邀 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够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
贵校校庆将于 6 月 15 日~20 日举行。我们鼎力邀请各位领导、老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参加。届时,您会感受到思想的碰撞,欣赏到优美的舞姿,聆听到悠扬的琴声。这里充 满着智慧的火花,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更是放飞梦想的蓝天。母校在召唤,孩子在期待,同行在相邀,我们期待您的惠顾!
2018年5月10日
八一中学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勤奋地买书、读书、藏书,但你问他这么多年下来最喜欢什么书、哪位作者对自己影响最大,却往往答不上来,倘若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些四处点头握手、广递名片的人物,①__________。读书的无效和无聊,不过如此。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对不爱读书的人,②__________;而对爱读书的人,③__________。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笫二本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平的冬季
郁达夫
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季节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炕,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会得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地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得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
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
一九三六年五月廿七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写散文要寓情于景,客观纯正的写景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但本文不是借景抒情的文章。
B. 文中有些话和《故都的秋》近似,如“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但是本文的意境不如《故都的秋》深沉、邈远。
C. 《故都的秋》对北平的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深沉、凝重的爱。而本文运用真实自然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留恋和深彻肺腑的亡国之恨。
D. 郁达夫写北平的冬季,运用白描手法,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北平的冬季景象,充分传达出北平冬季的精神品质,做到了形神兼备。
E. 本文与《故都的秋》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写出了一个满怀抱负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中的苦闷心境。
2.“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由“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可知,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丰富、深沉的,试简要概括。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女主人公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和被抛弃后的体衰色减。
(2)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特立独行,粉身碎骨也不悔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感情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