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作文。 “隅”的意思是:“角落;靠边沿的地方。”城市中,有这样的“一隅”...

根据要求作文。

“隅”的意思是:“角落;靠边沿的地方。”城市中,有这样的“一隅”:安静的书屋,幽僻的胡同,街角的咖啡店,高楼林立中的小桥流水……也有那样的“一隅”:逼仄的小屋,不起眼的地下通道,简易的工棚,冷清的故居,钟鸣漏尽时的医院……城市中更有这样的人,他们居于一隅,或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或放眼宇宙,洞悉物理;或沉默无声,抵御奋争……人们在各自的一隅中上演着不同的人生悲欢故事。

请以“城市一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和追求。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800字。

 

范文:城市一隅 冬天,寒风刺骨,我外出买了东西就赶紧往家跑去。我在大街小巷里飞奔着,巷子里只有稀稀散散的几个身体硬朗的中年人。 一棵高大的枫树下,放着两张被冻得吱嘎叫的小矮凳。一张上面坐着个老奶奶,饱含岁月沧桑的皱纹爬上她的额头,两鬓花白,一缕缕银发写下无数温情;另一张上坐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女孩,脸颊冻得通红,一双眼睛瞪得老大,呆呆傻傻的样子。 我好奇地停下了脚步,搓着手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祖孙俩。老人在弯腰洗衣服,不几下就要立起来拧拧自己的腰,然后递给女孩一个微笑,女孩也笑,傻傻的笑。老人又弯下腰去,继续洗起来,不时微微地咳嗽几声。“这该多么冷呀!”我喃喃着,加快了搓手的速度。 “咳,咳,咳…咳,咳,咳!”老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她不停地用手拍打着胸口,仍是无济于事。手中的肥皂掉在了水盆中,溅起一阵水花。 女孩急得跳起来,小板凳一下被掀翻。她一下子冲到老人背后,两个拳头使劲地往老人背上敲,或许她认为用力越大,奶奶就越快好。但这样终究是不行的。 “用这么大力,不怕把人敲出病来吗?!”我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恐慌。我准备冲上去帮她一把,但就在这时,老人的咳嗽停止了。 老人的脸,因剧烈的咳嗽而泛起了红晕,显得更是慈蔼。女孩却突然一屁股坐到地上,哭了起来。老人赶紧把她搂在怀里,替她抹干泪水,然后又唱起歌来,那歌我叫不出名字来,只是听了十分温暖。 唱着唱着,老人却又低头抹起泪来,女孩“咿咿呀呀”地一阵乱叫,挥舞着手要给老人抹泪。 “是奶奶对不住你呀!是奶奶对不住你呀!”老人不停地喃喃,泪水也如涌泉不停地往下落。 祖女俩就这样在寒风中相互依偎在一起许久…… 老人坐下继续洗衣,女孩继续在一旁傻傻地看。就当我准备离开时,一位中年妇女小跑着回来了。 “妈!您怎么又在洗衣服?!”她吃了一惊,连忙跑过去扶起老人,“不是说好了我回来洗吗?您身体不好,天又这么冷……” “没事,我身子骨还硬朗!”老人边起身边说,“你天天在外面赚钱给她治病,已经很累了,回来了,就好好休息一下吧!” “妈,孩子的病您放心,我们会想办法!”妇女扶着老人往一栋矮破的平房走去,又向女孩招招手,示意她过来,“倒是您,要注意身体呀……”妇女转向女孩,“你冷吗?手都冻红了,快,跟奶奶进屋去!” 女孩突然抓起妇女的手,给它吹气,似乎想让它变得更温暖,更柔滑些。 妇女望着她,眼里挂上了一袭泪帘…… 我满揣着感动回家了,你呢? 行生感,感于行。走过每一角落,感动每一瞬间。——后记 【解析】 本题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类命题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我们既要把握材料的内涵又要结合所给的命题吃透文题本身,来确定立意和写作重点。从题目的角度来说,“城市一隅”中“城市”是个范围限制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发生在城市中的事件。“一隅”也是一个范围限制词,把写作的范围由城市缩小到到了“一隅”。从材料表述的内容中可知,“一隅”里发生的事情是写作的重点。写作时首先要选定一个特定的环境,可以是温暖舒适的书屋、咖啡店、花店等;也可以是寒冷破旧的老屋、地下通道、工棚等,只要是城市中的一个角落就可以。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会存在哪些人呢?这些人在这里会发生哪些事情呢?他们居于一隅,或松花酿酒,或春水煎茶、或放眼宇宙,洞悉物理、或沉默无声、抵御奋争……人们在各自的一隅中上演着不同的人生悲欢故事。把这些人生悲欢故事展现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在具体写作的时,要写成记叙文,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和追求。叙事要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要有细节描写。立意要积极向上。 参考立意: 1、城市一隅,安静而美好的角落,不必忙碌追逐,简单就是幸福 2、城市一隅,还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伸出温暖双手,共同打造和谐幸福的中国 3、城市一隅,有无数平凡而普通的建设者,奋力拼搏,共筑中国梦 可用素材: 1、在这小巷里,似乎连时光都只沉浸那在这古老的音韵之中,失去了抹去一切记忆的能力,也忘记了流逝。这世界蓦地静了下来。其实生命就该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在这城市的一隅,还有这般世外桃源。原来,那遥远的古城并不遥远,也没有在时光中走丢,她还在那里,一直在那里,只要你转过街角,穿过喧嚣,回过身就可以遇见。 2、头一抬,内心震撼。一对父子漫步在街头僻静的一隅。那个孩子身着一件暗灰色破旧背心,头发脏乱不堪,更显眼的是他浑身湿透。在孩子旁边,有一个中年男子,应该是他爸爸。男人穿着一件肮脏的背心,脸上分不清是灰还作文http://Www.zUoWEn8.coM/是泥,散发着恶臭。他手提一个“书法家”牌编织袋,一脸颓唐、凝眉暗恨,仿佛是在慨叹为什么让儿子过得如此坎坷。我看着男孩,心中升起无限怜爱。 3、有一种职业,需要起早贪黑;有一种职业,决不能嫌弃垃圾的恶臭;有一种职业,整天打扫这城市,毫无怨言……这,就是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虽然清洁工是极其普通的职业,但却蕴含着大家很难发现的美好品德、高尚品质。 可用结构:采用片段组合式写法。开头描写城市的美好,繁华,便利。镜头一,清晨的城市街头,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镜头二,寒风凛冽的城市街头,快递小哥微笑着给顾客送货。镜头三,烈日炎炎的工地上,建筑工人挥汗如雨,为城市建设着高楼大厦。结尾呼应开头,城市的美好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为城市、为国家而努力读书,将来也加入这城市建设者的行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封邀 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够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

贵校校庆将于 6 月 15 日~20 日举行。我们鼎力邀请各位领导、老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参加。届时,您会感受到思想的碰撞,欣赏到优美的舞姿,聆听到悠扬的琴声。这里充 满着智慧的火花,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更是放飞梦想的蓝天。母校在召唤,孩子在期待,同行在相邀,我们期待您的惠顾!

2018年5月10日

八一中学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勤奋地买书、读书、藏书,但你问他这么多年下来最喜欢什么书、哪位作者对自己影响最大,却往往答不上来,倘若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些四处点头握手、广递名片的人物,①__________。读书的无效和无聊,不过如此。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对不爱读书的人,②__________;而对爱读书的人,③__________。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笫二本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平的冬季

郁达夫

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季节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炕,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会得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地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得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

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

一九三六年五月廿七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写散文要寓情于景,客观纯正的写景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但本文不是借景抒情的文章。

B. 文中有些话和《故都的秋》近似,如“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但是本文的意境不如《故都的秋》深沉、邈远。

C. 《故都的秋》对北平的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深沉、凝重的爱。而本文运用真实自然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留恋和深彻肺腑的亡国之恨。

D. 郁达夫写北平的冬季,运用白描手法,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北平的冬季景象,充分传达出北平冬季的精神品质,做到了形神兼备。

E. 本文与《故都的秋》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写出了一个满怀抱负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中的苦闷心境。

2.“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由“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可知,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丰富、深沉的,试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句来比喻女主人公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和被抛弃后的体衰色减。

(2)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特立独行,粉身碎骨也不悔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感情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这一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 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 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E. 本诗雄浑壮丽的语言,缠绵哀怨的气韵,足以诠释李白高雅华贵的精神气质和追求。

2.有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