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A. 瞥(piě)见 涸(hé)辙 脉(mài)...

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A. piě)见   )辙     mài)络    绿)林

B. jīng)叶   淅)沥     婆suō)    孤

C. lóng)    diàn)菌  猗)郁     房jiān

D. qiàn    揠yǎn)苗   摺zhé)叠    简lòu

 

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题多注意多音字、形声字、生僻字的读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词语读音。A项,“瞥见”中的“瞥”应读作“piē”; B项注音全部正确; C项,“蕈菌”中的“蕈”应读作“xùn”; D项,“揠苗”中的“揠”应读作“yà”。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作文。

请以“以新姿态踏入新时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情感真挚,有细节描写,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观点。请从《三国演义》塑造的刘备、关羽、周瑜和杨修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性格即命运”这一观点的理解与看法。150-18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铁开通运营,山东省内东西交通“三条铁路并行”。从始建于1904年的胶济铁路,到2007年胶济客运专线,再到时速350公里的心济青高铁,山东铁路的变化,折射的是中国的发展之途、创新之路。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_____,实现了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_____,“中国制造”也曾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

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可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中国高铁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B. 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C. 由于中国高铁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D. 中国高铁运营规模大,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是因为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的原因造成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后发制人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B.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C. 后发制人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D. 后来居上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写出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琵琶女多次被邀请后才出场的矜持之态。

(4)《论语·卫灵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村童戏溪上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扶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注:①此诗为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春,闲居山阴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第一、二句,写雨后溪水上涨,漫到与堤岸相平,作者闲来无事,观看村里的孩子们在刚放晴的傍晚嬉戏玩耍。

B. 第三、四句中,“踉跄”“跋扈”等词,形象传神地描绘了孩子们骑竹马、放风筝的游戏,原汁原味,极富生活气息。

C. 第五、六句宕开一笔,由远及近,由虚转实,描述了孩子们农闲时入塾学习、农忙时跟从父辈耕田劳作的生活。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叙事,最后两句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慨,既趣味盎然,又发人深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