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铁开通运营,山东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铁开通运营,山东省内东西交通“三条铁路并行”。从始建于1904年的胶济铁路,到2007年胶济客运专线,再到时速350公里的心济青高铁,山东铁路的变化,折射的是中国的发展之途、创新之路。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_____,实现了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_____,“中国制造”也曾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

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可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中国高铁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B. 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C. 由于中国高铁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D. 中国高铁运营规模大,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是因为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的原因造成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后发制人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B.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C. 后发制人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D. 后来居上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1.B 2.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应在中国高铁后面;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以将“由于”去掉;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因为”与“造成的”保留其一即可。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后发制人”,指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分析可知,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了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分析可知,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中国制造’也曾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分析可知,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写出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琵琶女多次被邀请后才出场的矜持之态。

(4)《论语·卫灵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村童戏溪上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扶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注:①此诗为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春,闲居山阴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第一、二句,写雨后溪水上涨,漫到与堤岸相平,作者闲来无事,观看村里的孩子们在刚放晴的傍晚嬉戏玩耍。

B. 第三、四句中,“踉跄”“跋扈”等词,形象传神地描绘了孩子们骑竹马、放风筝的游戏,原汁原味,极富生活气息。

C. 第五、六句宕开一笔,由远及近,由虚转实,描述了孩子们农闲时入塾学习、农忙时跟从父辈耕田劳作的生活。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叙事,最后两句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慨,既趣味盎然,又发人深思。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侍其曙,字景升。父稹,左监门卫大将军。曙少举进士不第,以父任为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左侍禁,领东西排岸司,与谢德权提举在京仓草场。尝于仓隙地牧牛羊,为德权所讼。真宗以问德权曰:“牛羊食仓栗邪?”曙闻而自勳,帝勉谕之。它日,召曙问:“汝才孰与德权?”对曰:“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人多称之。鄂州男子闻人若挫,告其徒永兴民李琰将作乱,命曙同度支判官李应机往按之。至则设方略,捕琰党三十余人,皆伏法。琰辞连己所不快者数十人,一切不问。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勳,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曙还,奏德憛绪治军严,故诬之。帝擢绪本军虞候,而进曙东头供奉官。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祥符二年,攀州夷人为乱,诏曙秉驿往招抚,其酋首纳款、杀牲为誓。曙按行盐井,夷人复叛。曙率部兵百余,生擒首领三人,斩首数十级。因上言蛮阻险拒命,请必加讨。诏知庆州孙正辞、环庆驻治都监张继勳领陕西兵,同曙俱进,所至皆降。曙又言:“王师已至而方出,请诛之。”真宗曰:“已降而杀之,何以信四夷?”不许。夷人平,迁内殿承制,再迁如京副使、知登州。会岁饥,请漕江淮米以振贫乏,活者甚众。迁西上阁门使,徒耶州,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卒。曙为人沉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

(节选自《宋史·侍其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B. 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C. 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D. 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指科举时代,在院试中考取的人,如果参加院试没有考中的话,称为“举进士不第”。

B. “以父任”,是指凭借父亲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除参加科举考试之外进入仕途的另一种方式。

C. 迁,官职调动,一般指升官,也指降职、贬谪。“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即指贬官。

D. 通叛,官名,位居州府长官之下,掌管粮运、水利和诉讼等,对州府的长官也有监察的责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其曙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侍其曙因为在京仓草场的空地放牧牛羊被谢德权告发,当听说皇帝过问此事后,侍其曙主动弹劾了自己。

B. 侍其曙为人谦虚低调。当皇帝问他与谢德权相比谁更有才时,侍其曙坦陈自己不如谢德权敬畏法律,行事谨慎,因此侍其曙多被人称道。

C. 侍其曙处理案子既重策略又重证据。他设计方案捕获了李琰的同党三十多人,对庞德告发李绪谋划率众叛乱一案,侍其曙彻查无证据后把庞德流放。

D. 侍其曙文武并用平定了夷人叛乱。他先是招抚夷人酋长归顺降服,后当夷人不守誓言再次叛乱时,侍其曙率兵活捉了其首领三人,斩杀数十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岁饥,请漕江淮米以振贫乏,活者甚众。

(2)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庇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李国利、张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27日在北京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2012年的今天,北斗系统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6年后的今天,北斗系统面向全球开启服务。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冉承其说。

(摘编自2018年12月27日新华网)

材料二: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并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务实”,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神”徐颖如是说。

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30余颗。

(摘编自2018年12月29日央视网《“北斗之父”孙家栋:航天赤子心》)

材料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27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介绍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提供全球服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光明日报记者:请问我国北斗系统在短短一年内就完成了19颗卫星的发射组网,您觉得是靠什么实现的呢?谢谢。

新闻发言人:谈到靠什么实现,我想大家都知道,“两弹一星”精神是整个中国航天人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我们北斗还有自己独创的北斗精神。在自主创新方面,从实施北斗系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坚持依靠中国自己的科技人员,来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同时,不受现有技术体制的限制,做了很多创新。在团结协作方面,我们做了什么?应该讲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北斗二号系统研发的时候是三万多家单位,一共是入万人,核心单位有三百多家。北斗三号系统研发的时候是十万人的队伍。千军万马一件事,我们是集中核心力量把我们的核心技术难题解决掉。在攻坚克难方面,我们碰到很多核心的技木难题,最后我们还是矢志不渝,终于解決了问题。在追求卓越方面,全体北斗人的目标就是永无止境、追求极致。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才能够把今天的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以及未来的卫星导航系统做得更好。所以,正是靠着我们坚强的北斗人,靠着我们坚强的团队,完成了这样的任务,今后我们依然会充满信心。

(摘编自2018年12月27日中国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建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已扩展为全球,正式进入全球时代。

B.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C. 北斗系统的研发最初步子迈得小,其中原因之一是为探索更好的经验,来撬动整个北斗系统的发展。

D. 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日本、印度也采取这种方式建成了自己的导航系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系统由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到面向全球开启服务,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即从2012年12月到2018年12月。

B. 在同事和下属眼中,孙家栋是一个具有务实精神的科学家,也是一个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睿智的老头。

C. 参加北斗系统研究的单位有几万家,研究人员多达十万,充分显示了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D. 由于北斗人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北斗三号克服了北斗二号的不足,实现了由全球组网到区域组网的完美跨越。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北斗精神”包含哪些内涵?给你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战风车  塞万提斯

一心想做游侠骑士的绅士堂吉诃德,游说一个名叫桑丘·潘沙的老乡道:尽管放心,跟自己出门,因为可能来个意外奇遇,一眨眼征服了个把海岛,就让他做岛上的总督。反正堂吉诃德说得天花乱坠,又是劝诱,又是许愿,这可怜的老乡就决心跟他出门,做他的侍从。

堂吉诃德马上去筹钱,或卖或当,出脱了些东西,反正都是吃亏的交易;这样居然筹到小小一笔款子。他又弄到一面圆盾牌,是向朋友商借的;又千方百计把破碎的头盔修补完善。他通知侍从桑丘收拾些随身必需的东西,桑丘说他有一头很好的驴子,也想骑着走。堂吉诃德为这头驴的问题踌躇了一下,他搜索满腹书史,寻思有没有哪个游侠骑士带着个骑驴的侍从。他记不起任何先例,可是决计让桑丘带着他的驴子,等有机会再为他换上比较体面的坐骑。一切齐备,桑丘和堂吉诃德都没向自己家里告辞,两人在一个晚上离开了村子,没让任何人看见。

桑丘一路上骑着驴,像一位大主教,满心希望马上做到东家许他的海岛总督。桑丘对他的主人说:“游侠骑士先生,您记着点儿,别忘了您许我的海岛;不论它有多么大,我是会管理好的。”

堂吉诃德答道:“桑丘朋友,书上说古时候游侠骑士征服了海岛或者王国,总把自己的侍从封做那些地方的总督。我决不让这个好规矩坏在我手里,还打算做得更漂亮些呢。很可能六天之内,我就会征服一个连带有几个附庸国的王国,那就现成可以封你做一个附庸国的国王。”

桑丘答道:“假如我做了国王,那就连我的老伴儿也成了王后了,我的儿子也成了王子了。”

堂吉诃德道:“那还用说吗?”

桑丘说:“先生,我跟您说吧,她不是王后的料,当伯爵夫人还凑合。”

堂吉诃德说:“那你就听凭老天爷的安排吧,他自会给她最合适的赏赐。可是你至少也得做个总督才行,别太没志气。”

桑丘回答说:“我的先生,我不会的。”

这时候,他们远远望见郊野里有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一见就对他的侍从说:“运道的安排,比咱们要求的还好。你瞧,桑丘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可以发财。这是正义的战争,咱们要主持正义,消灭地球上这种坏东西是为上帝立大功。”

桑丘道:“什么巨人哪?”

他主人说:“那些长胳膊的,你没看见吗?有些巨人的胳膊差不多两里长呢。”

桑丘说:“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上面胳膊似的东西是风车的翅膀,给风吹动了就能推转石磨。”

堂吉诃德道:“你真是外行,不懂冒险。他们确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你要是害怕,就走开些,做你的祷告去,我一人单干,跟他们拼命好了。”

他一面说,一面踢着坐骑冲出去。他的侍从桑丘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毫不理会,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

“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

这时微微刮起一阵风,转动了那些庞大的翅翼。堂吉诃德见了说:“即使你们挥舞的胳膊比巨人布利亚瑞欧的还多,我也要和你们见个高下!”

他说罢一片虔诚向他那位社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横托着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迸作几段,一股劲儿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狼狈不堪。桑丘赶驴来救,跑近一看,他已经不能动弹。

桑丘说:“天哪!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仔细着点儿,那不过是风车。除非自己的头脑给风车转糊涂了,谁还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堂吉诃德答道:“甭说了,桑丘朋友,打仗的胜败最拿不稳。看来把我的书连带书房一起抢走的弗瑞斯冬法师对我冤枉很深,一定是他把巨人变成风车,来剥夺我胜利的光荣。可是到头来,他的邪法毕竟敌不过我这把剑的锋芒。”

桑丘说:“这就要瞧老天爷怎么安排了。”

桑丘扶堂吉诃德站起来,重新上马。那匹马已经东倒西歪了。他们谈论着方才的险遇,顺着往拉比塞峡口的大道前去,因为据堂吉诃德说,那地方来往人多,必定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奇事。

(节选自《堂吉诃德》,杨绛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可怜的老乡就決心跟他出门,做他的侍从”这句话中,“可怜”一词表现出作者对桑丘这个形象的同情和喜爱。

B. “马上去筹钱,或卖或当,出脱了些东西,反正都是吃亏的交易”,表现了堂吉诃德一心做游侠骑士的决心和迫切心情。

C. 在文中,堂吉诃德多次提到要封桑丘做总督或国王,说明堂吉诃德对自己作为游侠骑士的能力深信不疑。

D. 堂吉诃德把看到的三十多个风车当成大得出奇的巨人,这其实是他的幻觉,是骑士小说对他影响的结果。

2.选文中的堂吉诃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作者塑造的第二主人公桑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