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__________,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当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说他们两个人的诗的风格是______。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诗则太__________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关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___________,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曲》,不仅它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所以它激发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B. 不仅它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激发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C. 不仅它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D. 它不仅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所以它激发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不是作品的好坏与深远的意境有密切关系

B. 也不是深远的意境都体现在好的艺术作品里

C. 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D. 任何好的艺术作品也不是都有深远的意境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归根结蒂   天壤之别   绘声绘色   怅然若失

B. 归根结蒂   各有千秋   绘声绘形   惘然若失

C. 追本溯源   各有千秋   绘声绘色   怅然若失

D. 追本溯源   天壤之别   绘声绘形   惘然若失

 

1.A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的主语之后,正确语序是“它不仅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排除BC;“激发共鸣”,搭配不当,排除D;故选A 2.本题属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语句的连贯,容易出错的地方选项的排序,这个可根据所给的话题来选择. 解答此类试题,需通读语段,本题中,根据语境和分句间关系进行解答,C项“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与上句结构相同,语意关系联系紧密,故选C 3.“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追本溯源”,指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语境是“区别归结到根本上,就在于……”故选“归根结蒂”,排除CD。“天壤之别”,极言差别之大。“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他们两个人的诗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故选“各有千秋”,排除A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绘声绘形”,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怅然若失”,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惘然若失”,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的开篇刻画了女主人公对氓的喜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分别描写了她“望复关”时看不到和看到复关后的神态和动作。

(2)《离骚》中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检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乐府诗歌,完成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①,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②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香草名。②手爪:指女子的针线手艺。③缣:黄绢。④素:白绢,价值比缣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开头三句是作者叙述,第四句是女主人公——一个被丈夫休了的女子的发问。接着四句是故夫的回答,“新人从门入”两句是女主人公的话,后六句是故夫的话。

B. 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故夫,不但未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地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恋情不断,欲借此机会重续前缘。

C.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意思是新媳妇从大门娶进来,而弃妇则从旁门被逐出去。这里女主人公委婉抒发自己被无情休弃的痛苦、哀怨。

D. 张琦曾评此诗:“巧拙既殊,钝捷亦异,而爱憎取舍,一切反之。”巧、捷是言弃妇,拙、钝是说新人;“爱憎取舍,一切反之”,说的是故夫。这种反常的爱憎取舍以“新人不如故”作结,批判了薄情无义的行为,深化了主题。

2.这是一首有名的弃妇诗。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该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舞阳侯樊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哈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金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公今项庄拔剑舞生中欲击沛公项鱼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哈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哈哈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哈。”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哈既饮酒,提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成阳,基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麾樊哈去。是日微樊哈奔入营请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哈坚守战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以吕后女弟吕须为,生子优,故其比诸将最亲。

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蜂、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阔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意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卒,溢为武侯。子伉代侯。

大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哈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既维/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 项羽既维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 项羽既/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

B. 参乘,亦作“骋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 “黥”,是布的姓。黥布当初跟从项羽,后归顺刘邦

D. “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哈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 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哈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 刘邦因患病卧于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哈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 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作者对他们的赞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2月18日下午,中国全球化智库与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2017)蓝皮书。蓝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达54.45万人,留学人数增速放缓较2015年增速下降8.17个百分点。即便这样,中国仍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最主要留学生源国。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源国覆盖范稳定,以友好国家和周边国家为主,近几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为韩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键,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

材料二:

来华留学生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专业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人文社科和中医等传统的专业方向,理工类专业留学生在来华留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总体规模小,发展也相对缓慢。另外,来华留学生在国内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较为突出,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和来华留学同发布的(2014年来华留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50所重点大学招收留学生人数比例可以占到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比例的77%,而数量更多的普通高校仅占比23%。中国政府奖学金对来华留学的引领作用持续显现,青海、宁夏、云南、江西和广西等中西部地区和边境省区的留学生规模显著扩大奖学金对周边国家生源的拉动作用明显。

(摘编自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

材料三:

我国出国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也以前景较好的专业为主2017年留学专业选择更加趋向理性化,从扎堆的金融、商科等转向就业前景更广阔的专业。近五年的留学数据显示: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以商科为主,其它专业,比如理工科、设计、计算机,选择这三个专业的留学生不断增加。在院校选择上更趋向理性,滤去了过往出国留学追求“镀金”“名校”等虚荣心理,学生和家长越来越重视海外教育的体验,聚焦点由院校综合排名转向专业排名,同时结合家庭实际经济情况、未来就业等因素做选择,而非盲目跟风。近几年海外留学仍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而以自费为主的海外留学的费用不菲,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普通工薪家庭也可以承担起留学费用自费留学生数量也在不断上涨。未来,出国留学将不再是普通家庭孩子遥远的梦想。

(摘编自胡润(2016年留学趋势特别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出国留学目的地国家和来华留学生源国的对比看,留学人员主要流向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的欧美国家,来华留学情况与之相反。

B. 材料一中所列来华留学人员和正在海外学习的中国留学人员的七年的统计数字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C. 正在海外学习的中国留学人员的增长率呈波浪状,其中2013年出现了负增长,是这些年增长率变化的波谷。

D. 来华留学生在国内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较为突出,原因是重点大学的汉语语言、人文社科和中医等传统专业都实力雄厚.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在选择专业和学校方面的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空巢

朱以撇

①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离果远行,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果。而留在北方的,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日渐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的圾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9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时候,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

②有一次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头村尾,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问及这些人哪去了,朋友说是到大洋彼岸淘全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只不过在这里,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果,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像蛇规皮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村民的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日光。

③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尽管屋瓦上长出衰草,天井的隙漫上青苔,外人还是美慕这种大家族的团圆、集合,有时就爱上门说说话儿,沾点旺气回去。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末了他们又离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零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了倾了。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

④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果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以及使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⑤每次冬天到北方,我都要目去空巢,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空果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它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连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有几处使用比喻手法,如“像蛇蜕皮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形象写出乡村豪宅冷清的特点,外表豪华和内在寂寥形成鲜明对比。

B. 留守本土的村民对村里气派的住宅充满歆羡,他们的款带着盲目和,但同时也含有村民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

C. 作者描写旅途中古四合院岑寂、倾顾以及饱受摧残的现状,以宅院的萧条和空旷暗示大家族和睦温馨氛围的渐行渐远,令人痛惜不已。

D. 第四段写出漂泊者们的彷徨焦虑,用“空果”的漂泊不定,暗示他们孤寂艰辛、匆忙仓皇的生存状态,贴切形象,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2.结合全文,分析结尾画线句子的含意。

3.作者为什么以空巢”为题?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