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以书遗之曰                逆:迎接

B. 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 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

D. 如有不,示以好恶            移:改悔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 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 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2)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1.C 2.A 3.(1)有官吏弹劾他对朝廷不敬,又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没有停止(上路)。 (2)祸患常常是由细微的事情积累出来的,有勇有谋的人多被沉溺享乐所困惑,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争“争议朝堂,莫能抗夺”“夺”这里应解释为“改变”。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要求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项,“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错,原文“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是说“如果确实想一辈子睡在深山住在深谷,追踪巢父、许由,这也就罢了”可见对巢父、许由是认可的。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中得分点是:“有司”,有官吏;“慰遣”,宽慰并予以遣送;“遂”,这才、于是;“已”,停止。第二句中的得分点是:“忽微”微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祸患常识于忽微”介词结构后置,“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自不得脱         物换星移几

B. 夜则兵围所寓舍     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C. 使遇哨,无不死     有志者事

D. 以自文于君亲     斯人,吾谁与归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籍何以至此?      ③请罪于母,母不许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⑦骑数千过其门             ⑧夫晋,何厌之有

A. 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B. ①⑥/②/③④⑧/⑤/⑦

C. 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D. 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①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②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③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

④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⑤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A. ②③①⑤④

B. ④③①②⑤

C. ②⑤④③①

D. ④②⑤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为他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就出自他的名篇《渡扬子江》。

B. 古代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后多用“正丘首”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

C. 《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诗经》所作的传,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史事。

D.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冏卿、太史是官职名,因之、文起、孟长分别是吴公、文公、姚公的字,这是古人的习惯。

 

查看答案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