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从孔子时代起就强调子女要孝顺摂父母,在父母面前永远保持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中国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往往也习惯于为子女的人生作出规划,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亲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时代起,他们的伦理和文化就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孝顺的概念,只有友爱摂的说法。子女成年之后即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体系,父母也从不对子女的将来做过多的干涉或过分的帮助,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而平等。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列文字和图片,完成题目。
2018年1月9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一名留守儿童王福满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他被称为“冰花男孩”。他的家离学校4.5公里,平时上学需走一个多小时。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还要做家务。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喜欢看科幻类书籍,他的心愿是当警察。
(1)给图片拟一个标题,“冰花男孩”除外。
(2)针对上述图文,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民间偏方一度盛行,其中那些流传甚广的育儿偏方更是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在千百种的偏方单方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按照临床医学的数据分析怕是百分之几都达不到,更多的所谓“灵验”都是基于人们的口口相传,甚至有可能是以讹传讹。这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药物偏方和育儿方法,不仅不能治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育儿先育己,脑子是个好东西,对所谓偏方单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从众,或者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有病乱投医,最后坑的是自家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7月下旬,习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 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 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 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诗人以复关指代男子,通过“____”“____”“____”三个动作神态表现出热恋中女子的痴情。
(2)《离骚》中,屈原后悔以往的选择,经过反省后决定“____”。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了“____,____”的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②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野望”所见之景,“西山白雪”为哀景,“南浦清江”为乐景。
B. 三句“风尘”喻战乱,这句与诗人另一名句“支离东北风尘际”意义相近。
C. 四句写自己孑然一身,客居偏僻蜀地,如在天之一涯,因而“涕泪”横流。
D. 尾联“极目”点题,郊外所见,民不堪命,人事萧条,诗人对此深感隐忧。
2.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