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夜郎自大,井中之蛙,见树木不见森林,突显了自我封闭的严重危害。
材料:团结 退步 失职
众人划桨开大船 前怕狼后怕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孤掌难鸣 得过且过 裹足不前 独木难支 畏首畏尾 敷衍塞责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我谨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请你拜读。
我即将走完四年的求知之旅,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没有的,我真诚企图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1世纪呼唤综合性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波,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和气一团。
亲爱的领导,如果能录用我,将是我的荣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见证着我国铁路的发展。改革开放加快了铁路建设的节奏,拉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这是个 、共同成长的过程。在40年 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经过中国人民 ,开拓创造,中国的发展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我国铁路也逐渐由牙牙学语的稚童成长为能够 、意气风发的少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长到2017年底的12.7万公里,路网的现代化建设一日千里。自从我国“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已初步建成,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快、速度最高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今世人惊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个40年里,我们必将迎来更伟大的新跨越、新辉煌!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且铁路飞速发展,又进一步使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了
B. 而且加快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又进一步使铁路飞速发展了
C. 反过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又进一步促进了铁路飞速发展
D. 反过来铁路飞速发展,又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步伐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辅相成 波澜壮阔 筚路蓝缕 独当一面
B. 相反相成 波澜壮阔 筚路蓝缕 独立自主
C. 相反相成 声势浩大 栉风沐雨 独当一面
D. 相辅相成 声势浩大 栉风沐雨 独立自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从“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初步建成,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快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叹。
B. 自从我国初步建成“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叹。
C. 自从我国“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初步建成,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叹。
D. 自从“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初步建成,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快、速度最高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叹。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自然的循环法自比,表示自己虽辞官,仍关心国家命运。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江中清冷月影烘托江边送别、举酒难欢的惨淡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B. 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 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D. 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2.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作比较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进士擢第。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天宝一载春,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参选,晋卿以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奭在其首。众知奭不读书,论议纷然。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上怒,晋卿贬为安康郡太守,张倚为淮阳太守。敕曰:“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仍以托人。”时士子皆以为戏笑。天宝三载,转魏郡太守,居职三年。上表请归乡里。既至壶关,望县门而步。小吏进曰:“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既收两京,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肃宗晏驾,代宗践祚,诏晋卿摄冢宰。晋卿上表恳辞曰:“臣以昔者天子居丧之时百官听于冢宰者,盖君幼小。又士或墨,时遇金革,岂非衔恤,谓义在断恩。一日之内,万务在中,须达宸聪,始成国政。特乞陛下遵遗命,三日而听政。”上号泣从之。时晋卿年已衰暮,又患两足,上特许肩舆至中书,入阁不趋,累日一视事。永泰元年四月薨。太常议谥曰懿献。初,晋卿东都留守,引用大理评事元载为推官。至是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怀旧恩,讽有司改谥曰文贞。大历七年,令配享肃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苗晋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B. 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C. 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D. 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京:中国古代多个朝代有设立“政治副中心”的制度,这就是“陪都制”,也叫“两京制度”。
B. 食实封:唐朝封爵其实既无疆土也无封户,只有加实封者,才能实际享用其封户的租赋。
C. 墨:古代皇帝驾崩,举国皆哀,臣民要为国君服丧,按规制,丧服为黑色,叫“墨”。
D. 配享:经批准把功臣的牌位供奉在皇家(帝王)的宗庙里接受祭拜,就叫“配享”,这是一种很高的礼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苗晋卿主持科考,欺君遭到贬谪。他为了攀附御史中丞张倚,竟然把张倚不学无术的儿子录取为第一名,此事惹怒了玄宗,他被斥责贬官,一时传为笑谈。
B. 苗晋卿不忘乡里,出钱资助乡学。他是上党壶关人,对待故土非常恭谨,望见城门即改为步行,与乡亲们数日欢宴,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作为开办乡学的本钱。
C. 苗晋卿三朝为官,名望雅重当时。他活跃于玄宗、肃宗和代宗年间,曾经力辞百官之长;他上年纪后,又得了脚病,入阁不便,皇帝特许他不用快步急走。
D. 苗晋卿殁后改谥,有赖元载之恩。谥号是对人功过的评价;苗晋卿当年提携过元载,他去世后,元载感念他,劝说有关部门为他改了一个更为嘉美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
(2)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