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项是 ①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项是

①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以不懈的努力换得政治清明、河清海晏

②南方航空公司的客机历经3个小时的试飞顺利返航,这标志着新疆若羌县楼兰机场试飞圆满成功,该机场离正式通航的日子近在咫尺

③著名演员吴京安加入《天下粮田》剧组后,潜心研读剧本,反复揣摩人物心理,最挥洒自如地演绎了刘统勋这个为百姓谋福利的清官角色。

④梦想还是要有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⑤降央卓玛演唱了八首歌曲,这些草原歌曲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洋溢着浓郁的亲情、友情,让歌迷们尽情地体会到了草原风情。

⑥许多人不了解抑郁症的危害,又怕得了这种病殃及家庭、工作和声誉,讳疾忌医,心存侥幸,以致延误病情。

A. ②④⑥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项”,①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使用正确。②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此处是形容时间短,使用对象错误。③挥洒自如:指写作诗文或书画,运用笔墨不受拘束,非常流利自然。此处是来形容表演,使用对象错误。④涸辙之鲋: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运用正确。⑤曲尽其妙:指把其中的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不能用于“歌曲”,句中望文生义,误把“曲”理解为“歌曲”,错误。⑥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使用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步履蹒跚    绿树成茵    流觞曲水    遗世独立

B. 苍海桑田    克敌制胜    满目疮痍    情随事迁

C. 参差斑驳    酣酒临江    正襟危坐    清流激湍

D. 急不暇择    视同至宝    冯虚御风    惹是生非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薄(fěi       落(liáo           短小精hàn

B. chú      ào      辙(      博闻强shí

C. 血(dié       (pō)              熙熙攘rǎng

D. (dǎo)         (shuì)       (nònɡ)      大笔如chuán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标题“送进士下第归南海”交代了送别朋友的缘由,朋友因被贬官到遥远的南海,心情悲伤,我为他送行,依依惜别。

B. 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C. 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 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E. 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兰亭集序.》

(二)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选自《兰亭记》,有删改)

(注)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寄所托            因:依,随着

B. 不能之于怀        喻:通“愉”,愉悦,愉快

C. 弟子又幼来耽        玩:研习、玩味

D. 辩才详之曰        熟:仔细的、详细的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宗以德政

B. 知在辩才

C. 梁元帝曾孙

D. 及其所既倦

3.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序”,也作“叙”或“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介绍写作目的、编写体例和主要内容。《兰亭集序》便属此类。

B. “若合一契”中的“契”指的是符契,用木或竹刻成,分为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C. 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D. 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借快乐年华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B. 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C. 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D. 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